甚独

第62章 第 62 章(2/3)

  “这是孔子说的,语出《论语·卫灵公》……”李藿还是觉得她说的都是歪理,可他的见识和学识让他无从反驳,只能趁机给小娘补课,转移话题。

  萦芯心知一片口舌又白费了,打断道:“停停停!回头我自己看,没别的问题我回了啊。”

  虽然这样说,却并未等大郎再问,溜回自己院子了。

  快到自己院门,就听里面传出叮叮咚咚的琴音。

  是阿糖又在练琴了。

  她弹的是从滕继那偷学的《渌水》,阿糖没见过广袤的碧波,只看过老宅的小溪。

  虽然此曲冬天弹来并不合时宜,倒也清澈可人。

  萦芯并不打断,只当这是院内常驻的背景音乐,溜溜达达的回屋了。

  不一会儿,阿糖练完琴,拿着年下要走的礼单来给她过目。

  李家自发了财,以前不怎么走动的亲友也开始走起年礼了。

  礼单上除了费县本地的新旧邻居、阿耶和大郎的老师同学、城守华家,还有外地的董暾家和外翁的嗣子家。

  萦芯问过“俑书人”的抄书进度,又给后面三家各填了一本抄完的孤本抄本。

  小娘子加完,阿糖给每家加了一个自家出的漆器配成双数。

  李家的漆器、瓷器随着上莲道几家小娘子出嫁,在许多地方也算小有名气了。

  自家的工匠都知道小娘子喜欢银杏、梅、兰、竹、菊、莲、松和长羽飞鸟,所以,这些花色的器具做的最用心。

  因着在李家衣食无忧、工期松泛,还很受到小娘子的尊重,常有名器出产。

  不过,李家出的各种器具最好的都留在家里,次一等的随便走礼,再次的才拿出去卖。

  定完年礼,阿糖又把近期的一些请帖拿来给萦芯看。

  “只去隔壁孔家这个吧。”毕竟是商业伙伴,萦芯再不爱出门也得动弹。

  孔家十六郎孔伯渊早与泰山羊氏嫡枝的一个庶女定了亲,后日要遍请亲友送他去纳征。

  泰山羊氏出自姞(jí)姓,据说最早能追溯到“黄帝”,是以孔家准备了足足十样聘礼,寓意十全十美。

  分别是聘金百两、聘饼一担五十斤、八式海味、鸡猪鱼三牲六对、椰子两对、酒、龙眼荔枝干石榴和核桃四果一车、石蜜桔饼银瓜饴和金枣四色糖一车、茶饼、以及从萦芯家定制的超豪华描金百鸟漆器妆奁盒。

  等亲迎时,女方得把装满的妆奁盒再带回孔家。

  这年代弄全这些东西可不容易,龙眼干、荔枝干、核桃、石蜜虽然都是进口货,贵也能买到,椰子得专门雇有门路的行商去南晋买。

  因着已经临近年下,孔伯渊除了聘礼正好连亲家的年礼一起送过去。

  纳征这天正是休沐,李家两兄妹都一早去了,邻里亲友之前互相吹捧这段婚姻如何般配,然后看看孔家的聘礼。

  众人看一样赞一样,吉时一到,就送老长的牛车队出了上莲道。

  这支泰山羊氏住在乐陵郡,来回得一个半月。

  孔伯渊送完这些聘礼,可以在娘家人的地盘上跟未婚妻见上一面。不过不管这羊氏女如何品貌,婚事都已经定下,不能更改了。

  他很看重未婚妻的家世,也很期待婚后可以搬出去住。只有“一点点”舍不得隔壁李家厨房的香味。

  送完纳征的队伍,李大郎跟他们回去孔家行宴,李小娘子托词家中忙着备年,回去躲懒。

  李藿知道,他现在得努力争名,所以性子就是再怎么宅,也得装出文士范儿出来跟他们交际。

  他今日穿的还算低调,只腰上一条革带尽显奢华。

  这是半年前,李家新得的铜匠打造的,正是时下流行的蹀躞(diéxiè)带。

  因着近日总跟着滕师学诗律,言词间也文雅许多。就有家中女儿适龄的,多看了他几眼。

  可惜,他们下手慢了。

  兖州大营。

  李清接了久不联系的官学老师来信,心中纳罕,结果一读就笑了。

  原来这老师与华城守的心腹有旧,这次来信竟然想给十七岁的李藿和华城守十四岁的二庶女说媒。

  华城守全名华仰,出身平原郡高唐县,乃华歆嫡长之后,叔祖就是那个写了《汉后书》的华峤。

  倘无此世的曹睿近两百年前,砍了司马家千余口子脑袋,按照萦芯“前世”的历史,他会被司马之间的争端牵连,腐刑入宫,三年前就爬上大长秋之位了。

  哪来如今赫赫家世,还生出两个嫡子一个嫡女,三个庶女?

  李清考虑半晌,提笔给陈经师写回信,感谢他的牵线并托他告诉华家,自己明年春时会回去与华家议亲。

  此时的李家兄妹,还未收到阿耶关于给儿子议亲的通知,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