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三国剧组开始

第175章:天分(1/2)

  陈小旭是按照事件的喜悦程度在信中来报喜的。

  在大篇幅报喜完关于沪市大收获之后。

  下面还有一大串的内容。

  都是收获的喜悦。

  在这些报喜内容里,一方面是跟个人荣誉有关。

  十月文学奖即将要举办了,颁奖仪式初定是在五月二十号,时间比往年是稍微延迟了一些。十月杂志社知道许旭在拍戏时联系不上,但知道陈许二人关系匪浅,于是联系到陈小旭这里,告诉她生动反映出四十年社会变迁史的《无悔追踪》,肯定不会空手而归。

  另外,燕京作家协会那边对于许旭的入会申请,已经开会通过。

  剩下的报喜内容,都是跟《潜伏》相关。

  目前,泱广电台对于《潜伏》的首轮播讲,已经如火如荼进入到后半段,得益于这个平台的全国覆盖性,全国人民都听到了这部长篇小说。各地方电台是不约而同的询问向泱广电台,想要拿到音频转播。

  但是根据合约,泱广方面可以自己在台里随便播,但是没有二次授权的权力。所以,地方电台是循人问路的找到燕京文学出版社,想要获取音频版权。文学社里则是在燕京城里请动了颇有名气的评书名家给录制了《潜伏》,对于每家上门的电台,一口价,十年授权费六百块,然后在各自省市内随便播。

  当然也有些不讲究的,根本不管授权,直接也请个评书人过来录讲《潜伏》,不过却发现,请人来录讲的人工费用,不比直接去付费获得印制品版权来得便宜。

  另一方面,电台听众听得不过瘾的,想要看看这小说,这直接带动着《潜伏》新春特辑的二手书市场行情也是火爆,并且不断有听众来信到杂志社,呼吁再刊再版。

  针对这种情况,社里前段时间委托了各大城市书局,以及自身在京城,是组织了一场市场调查活动,借助于本地都市报,搞了一個读者调查。

  结果表明,不少此前并非是十月杂志受众群的野生读者,在经过广播的覆盖之后,对于文字版的《潜伏》也是表达出了极大的兴趣。

  这么一调查,杂志社方面就准备响应读者需求,搞上一轮增刊,就跟四月十号的今年第二期《十月》杂志一同投入到市场。

  此外,同在一个大院的文学出版社方面,也是趁着这一股子《潜伏》热,制作出音制品,准备连同这期增刊一并的推向市场。

  好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啊。

  许旭感慨着,将信纸给搁到了一旁,看着窗外深夜月光皎皎,双手托着头往下舒服的一躺。

  仿佛开启了一个美妙的开端,源自于南边谈话的力量,落到个人身上时,带来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www.178xs.com

  如今身上的钞票枷锁都已解开,此刻放空的每一刻,沪市里的钞票都在钱生钱,陡然的一刻居然是有些空虚,有那么点想飘了......

  翌日一早。

  从床上睁开眼的许旭一跃而起。

  迈着八字步,脸上挂着笑,用老许同志的话讲,眼睛一睁一闭,就是百万上下。

  大伙照例是在这大清早于大巴车前上车。

  女儿冯抗美的扮演者李冰栤笑着道:“许旭老师,怎么感觉你今儿个的心情不错呀?”

  相比于别人打着哈欠,许旭的精气神明显是洋溢于外表,即便日睡六个小时,但在日赚百万的刺激下,自然是心情亢奋。

  正应了那句话:财富是最大的动力来源。

  眼下,听着李同学的问话,许旭表示道:“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是对演员工作的负责。”

  李冰栤同学表示出一副学到了的神情,然后伸手拍了拍脸,给自己醒了醒神。

  不止是李同学一个人发现许旭心情愉悦,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许老师逢人都乐呵呵的,也不是说以往冷着脸,只是这种明显的喜悦,在交流之际大家都能直观感受得到。

  很快,大家以为是发现了许旭高兴的缘由。

  因为在四月十号。

  京城里的大小书店里,伴随着今年第二期的十月杂志上市,一并是重新出现了《潜伏》的再刊。

  剧组里的大伙儿,还是从司机师傅这里获知的。

  这深夜上车的时候,就看着司机师傅正坐在驾驶位上,凑着车内的灯光,翻看着一本从书店买来的《潜伏》再刊,在等候的功夫里,看得津津有味。

  而在看到许旭从后面上车时,又从旁边摸着一支笔笑着道:“不知道能不能麻烦许老师你给签个名儿,带回去也好让我家那小子沾沾文气儿。”

  许旭并不拒绝,接过书和笔,哗哗的留下自己名字。

  旁边大伙儿,此前一直就看着这位开大车的师傅听广播,今儿居然翻出来一本《潜伏》杂志,就感到很稀罕,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