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跟着大佬捡属性

第400章 滚!熊样(2/3)

5分,第8针73分。

  “你克服了瓶颈,再给你一个机会,这根神经,奖励给你的,第一次缝合能做到这个程度,很不错的,杨迪,加油。”

  第二根神经是有用的神经,秦堪壮着胆子让他试试。

  他尽量的不表态,不干扰,让杨迪自己做。

  从第一针到第八针,用了15分钟时间,总成绩及格了,达到了66分。

  “嗯,杨迪,你进步很快。不是哄你,你成为一个高手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虽然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是这条路的那一端,是成功的鲜花。刘勇,你也是一样。刚才你们两个人,都修补了一根感觉神经,病人左侧下肢的痛觉和触觉、温觉是你杨迪吻合的,刘勇吻合的是左侧足底的痛觉神经……”

  秦堪把刚才他们的成绩说了一遍,并且告诉杨迪,“其实你缝合的第一根神经,没有价值,所以缝合的不好,没有一点关系。”

  秦堪把主刀接过来,最后的扫尾工作还有很多事要做,神经虽然吻合了,但是,里面的鞘膜有没有缺损,秦堪还要仔细检查一遍。

  也就是说,脊髓吻合,并非吻合了就完事了,鞘膜有损伤,就会有可能“漏电”,或者“短路”。

  还有些多余的,没有生命力的组织,也要清除。

  秦堪需要认真清理才行。

  这时候,门口进来两个人,一个就是廖开福副院长,他进门打了一个招呼,“秦堪,辛苦你了,大雪天,让你飞过来,太危险了。”

  “廖院长您好。”秦堪回了一声,看着另一个人,手里扛着一个摄像机,没见过,不大,挑得很高。

  “这位是总台的王吉名记者,他负责追踪报道,等会还要采访你的。”廖开福说。

  “秦教授您好。我叫王吉,不是王吉名,也不是王老吉。我可能要跟踪报道你半年。希望你别烦我好吗?”

  ……

  手术没有出现什么意外,和绝大多数的手术一样,所有的细节都在医生的控制之下,哪怕是任何一根血管。

  秦堪更加不同,他有超出人类极限的外科属性,手术中哪怕是一丝筋膜,都在他的计划之内,廖开福也是外科出身,看到秦堪的手术,惊讶得合不拢嘴。

  这已经不是教科书式的手术,在传说中,这属于“神的一手”。

  手术做完了。

  这个病人的运气真好,遇到了秦堪。而秦堪,刚好又搭上了最后一个航班。

  一切都很巧合。

  手术结束后,秦堪接受了总台记者的专题采访,秦堪把刘勇和杨迪拉上,把他们也介绍出去,“他们是我重要的助手。他们的水平,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这其实是秦堪给刘勇与杨迪鼓舞和施加压力。

  秦堪估计,这两个人,要完全能够独立,可能还需要10年时间,但是,要他们勉强完成脊髓修复,超越除秦堪外世界上任何的医生,那只需要半年到1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几个月后,刘勇和杨迪都可以修复脊髓,效果,比现在任何医生都强,原本高位截瘫的病人,他们可以恢复一部分功能,让他们生活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达到这个水平,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半年后,刘勇和杨迪都是正儿八经的脊髓损伤修复的医生,这一点,秦堪很有信心,所以,他把他们推出去。

  采访是在很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的,到底是高手,这个记者能够制造良好的环境,秦堪也没有感到任何的压力,聊天一样,就把采访完成了。

  最近,秦堪出镜的频率非常高,脊髓病人纷纷站起来,这是都抢着要报道的新闻。

  世卫组织说了,挣足10个病人,他们就会派官员来考察,然后以世卫组织的名义公布脊髓损伤修复成功,这种官宣属于重大医疗事件。

  意义非常重大。

  等待着这个时机。

  不光是医生,湘雅医院也在等待这个时机。

  湘雅的成名,也在此一举。

  湘雅医院力争在3年内成为“世界十大精英医院”提名医院,5年内成为“世界十大精英医院”,这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脊髓修复外科成为“国际中心”。

  这个目标理论上是没有大问题的。

  当然,景华医院也有一个脊髓修复外科中心,但不会给湘雅那边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景华医院也是湘雅医院的分院,第八医院,湘雅景华医院。

  今天完成了第7例病人,这种幸福感夹杂着紧张感使人有些窘迫。

  晚餐时间,涂清明接见了总台记者和秦堪,刘勇和杨迪也参加了晚宴。

  参加的人不是很多,加起来也就是7个人。

  菜肴很有特色。

  首先是两道开胃菜,北极贝刺身配柠檬汁;香煎鹅肝配苹果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