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沈烈张静修名字的小说

第510章 出海(1/2)

 将视线从王承勋身上挪开。

 不提了。

 沈烈便又往周围看了看,再往下数便是冯保了,冯公公勉强算是半个总经理的人才。

 可是这位冯公也太老了,精力不济,也指望不上。

 一时间。

 沈烈竟无语凝噎。

 此时。

 王承勋终于放下了茶碗,先向着皇上,皇后拱了拱手,然后便催促道:“贤侄,缺什么就说吧。”

 大伙都挺忙的,别在这耗着了。

 沈烈便只好老实巴交道:“我缺人。”

 人才!

 如今这大明朝野,满口大道理的圣人门徒遍地都是,可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的人才,那可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于是帝党众人便一时无言,竟被这问题给难住了。

 就连万岁爷也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于是乎,堂堂大明天子和一群重臣,便大眼瞪小眼的尬住了。

 “这经济致用之学……”

 帝党们一脸的尴尬。

 这玩意儿……

 大伙是真的不懂,从天子到内廷总管,再到总兵,卫指挥使,对近代工厂的理念完全是一片空白。

 两眼抹黑。

 那一脸茫然的样子让沈烈直叹气。

 此时。

 生平第一次参加这御前会议的白广恩站起身,忐忑道:“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万岁爷便劝勉道:“恕你无罪,但说无妨。”

 白广恩便大胆的建议道:“不如……请陛下宣一道口谕,让翰林院的翰林们来议一议?”

 话说完。

 众人再次哑口无言。

 万岁爷面色有些别扭,却也只好安抚了几句:“知道了,爱卿……坐下吧,且稍安勿躁。”

 你可算了吧!

 别人不知道,皇上还不知道么。

 翰林院那些人更不靠谱,他们自幼学的也是经世之学,不过确是经世致用,而非经济致用。

 经是四书五经的经,虽只有一字之差。

 却离题万里。

 没奈何。

 沈烈只好赶鸭子上架,沉吟着,打算让司礼监那几位管账的总管太监,先去左卫顶一顶。

 这也比翰林们的能力强!

 可别小看了这些总管太监,好歹也是在宫中度过内书堂的,从小在内书堂里读书认字,然后……

 便会被送到十二监,四司,八局充当文书账房,一步步从底层爬起来当上了总管,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别的不说。

 记账,打算盘,管理都是一把好手。

 这就不容易了!

 说起来这大明最出色的管理人才,竟然是宫中的一群太监,只怕是管仲,商鞅,刘瑾,严嵩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话音落。

 朱翊钧眼睛便亮了起来,赞道:“这个法子好。”

 一不做,二不休。

 沈烈索性又奏了一本,请陛下在西苑讲武堂旁边,再开设一个商业学堂,挑选聪明伶俐的小太监当学徒。

 可问题来了。

 这个商业学堂里没有老师,沈烈便提出让义妹岳玄儿,和几位户部的主事来做……

 好不容易解决了管理人才的问题,帝党重臣们又开始了下一个议题,关于铁料,硫磺的问题。

 说话时。

 沈烈便向着皇上使了个眼色,撇了撇嘴,万岁爷心领神会,便向着漕运总兵王承勋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王爱卿……你看?”

 王总兵一哆嗦,苦着脸,却很识趣的起身应道:“是……微臣明白……一个月之内必有一批精铁运到。”

 懂。

 这就是要摊派了么。

 果然。

 王总兵的懂事立刻换来了万岁爷的笑容和嘉许,这诺大的龙船上,立刻变得和睦了起来。

 一旁。

 白广恩忍不住直咧嘴,他觉得这御前会议的气氛中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古怪,皇上和沈大人一唱一和的算计王总兵。

 从王总兵的神色来判断,此刻他心中一定是发苦的。

 “这皇差……不好干呀。”

 此时意兴有些阑珊,解决了一些棘手的难题之后,沈烈知道他必须出一趟差,去向西洋人取经了。

 他没得选择。

 大明没有的技术,西洋人有,大明没有的枪炮工匠,建立近代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