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烈张静修是哪部小说的主角

第347章 离京(2/2)

r> 太子本就是国之根本。

 这事儿完不了!

 并且眼看着就要春暖花开了,万历十年的春闱近在眼前,太师的病又反反复复的不见好转。

 这万历十年注定是多事之秋。

 想及此。

 二人心情都有些凝重。

 李如松忽然又道:“你可知……近日御史台和吏部那帮人又在折腾京察的事么?”

 沈烈微微错愕,迟疑道:“京察?”

 旋即。

 沈烈明白了过来,不由得眉头紧锁。

 这京察制度本是大明太祖所创,用来考核百官政绩,考核项目包括了四格,八法。

 四格分别为守、政、才、年。

 每格按其成绩列为称职、勤职、供职三等。

 列一等者记名,得有升任外官的优先权。

 守,代表操守,分廉、平、贪。

 政,代表政务,分勤、平、怠。

 才,分长、平、短。

 年则指年龄,分青、中、老。

 八法为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分别给以提问、革职或降级调用的处分,年老和有疾者退休。

 八法后去掉贪、酷,改为六法。

 按照六法考核后,被认定为“不谨”“罢软”者,革职处分,属“浮躁”“不才”者降职处分,“年老”“有疾”者勒令退休。

 京察制度的存在,本身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为王朝统治做出贡献。

 然而正因为涉及了官员的奖惩。

 结果从嘉靖朝默念开始,变成了大人们互相攻讦,党派之间互相捅刀子的利器。

 “长官往往博宽大之名,每届京察,只黜退数人,虚应故事,余概优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

 随着李如松愤愤不平。

 沈烈却幽幽叹气。

 管不了。

 “京察与我等何干?”

 让大人们去斗吧。

 李如松也只是发发牢骚,很快便又沉声道:“你此去通州,老子的人马不在你身旁,你当小心谨慎一些。”

 沈烈咧了咧嘴,笑道:“这叫什么话?”

 离开你李大公子,我沈某的东厂队伍便不堪一击了么?

 “哈哈。”

 随着沈烈扯了扯缰绳,油然道:“沈某也不是吃素的,这王朝虽破破烂烂,可是……总有些人愿意缝缝补补。”

 若不然又能如何?

 话音落。

 李如松一呆,细细琢磨着这话中的深意。

 反复念叨了几句,李如松便笑骂道:“快滚,快滚……说的老子都有些伤感了。”

 沈烈便哈哈大笑起来。

 打马而去。

 两日后。

 通州码头。

 回到了通州的沈烈有了钱,便揣着怀里的银票,急切的继续着他谋划中的一切,开始在码头上购买一些仓库还有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