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我的双眼能鉴别万物

第123章 针尖对麦芒(1/2)

  随着广播里的介绍,在场所有人全都面色古怪了起来。

  没有对比还好说,他们自家人过大寿,结果沈家人两手空空,啥都没带。

  到时几个外人倒是寿礼送足了。

  而且一个比一个贵重。

  这让他们沈家人尴尬无比!

  一个个幽怨地看着家主沈星海。

  眼神里仿佛写着五个大字“为什么不早说?”

  众人议论纷纷。

  不过讨论的话题,更多的是,三家送的寿礼。

  慕容家的和田白玉佛,黄家的百年普洱砖倒是常见。

  对于慕容家和黄家这样的体量来说,却也不算什么。

  只是这楚家送的寿礼,就有些亮眼了。

  要知道明代祝允明的《昼锦堂记》草书手卷,若是真迹,那就真是重礼了!

  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明代著名书法家。https://m.178xs.com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因为广益多师,祝枝山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祝氏书风,晚年笔法更趋奇纵,浑得无法有法的境界。

  这幅《昼锦堂记》长卷属于祝枝山六十岁前后所书,这是他书法风神最佳时期。

  通篇笔法雄健流丽,笔酣墨妙,有绝壑奔泉,迴环激荡之势。

  国学大师、现任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题签称:“祝枝山书昼锦堂记神品”。

  祝允明《昼锦堂记》草书手卷,长六百一十五,宽三十四厘米,连同篇名题款都为九十行,五百零三字,绢本。

  此卷所用绢是明代中期吴中地区所产的上品,精密细洁,宜书宜画。

  传闻,《昼锦堂记》如今却藏于深市某藏家手里。

  楚家竟然能搞到这幅《昼锦堂记》手绢,着实不简单了!

  随着广播里的介绍,所有人都惊愕不已。

  与慕容家和黄家送的寿礼相比,楚嫣然这份礼相当的惊艳了,算是把慕容家和黄家给比下去了。

  皇帝大厅入口处。

  慕容山眯着眼看着楚嫣然,笑道:“嫣然啊!你这份寿礼可不轻啊!费了不少劲才得到的吧?”

  楚嫣然十分大方地笑了笑:“也没费多少劲,寿礼这玩意,就是个心意,若是都拿价值来衡量,那慕容叔叔和黄叔叔不就尴尬了吗?”

  此话一出,慕容山和黄乾脸色瞬间一滞。

  楚嫣然这话看似毫不在意,却嘲讽味十足。

  楚嫣然明显在冷嘲热讽慕容家和黄家,这么大的家族,送礼也太过儿戏了。

  黄成业皱了皱眉,嘴角一歪。

  反讽道:“楚小姐说的倒是不错,送礼看的是心意,要是像某些人那样,成天把礼物的价值挂在嘴边,那就太过俗气了!”

  边上的慕容雪冷冷一笑附和道:“至少,我们送的,可都是真的,至于某人送的是不是真的,那就不一定了!要知道,古玩这玩意儿,水可深的很,要是送的名家真迹还好,要是送了个假货,那脸可就丢大了!”

  慕容山内心冷笑,可表面还是装作一副嗔怪的模样:“小雪,说什么呢!嫣然什么身份,能送假货?再说了,不论真假,都是嫣然一份心意,我想你沈叔也不会在意!”

  黄乾皮笑肉不笑道:“慕容兄这话倒是没毛病!”

  楚嫣然嘴角瞬间抽了抽。

  这两家人,几句话就给她来了个下马威,果然难缠。

  几句话便能看出两家的立场。

  慕容家和黄家这两个青州市老家族,明显联合一致对外,针对新兴家族的楚家呢!

  楚嫣然不动声色笑道:“慕容叔叔这话倒是提醒了我,送个赝品确实不地道,唉!怎么刘瑞明刘老没有赔慕容叔叔一起来吗?刘老是青州市里协会的副会长,他在古玩字画方面的学问见识,可不一般。想必刘老一定能看出这祝枝山的《昼锦堂记》是真是假吧?”

  听到“刘瑞明”三个字,原本还笑盈盈的慕容山,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

  刘瑞明脱离天盛集团的事,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对外慕容山只是称刘老是年纪大,退休了!

  可了解实情的人却知道,刘老因慕容家坑江澄一事是对慕容山太过失望,主动和慕容家撇清了关系!

  楚嫣然提刘瑞明分明是在慕容山心窝子里插刀子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