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第二百一十三章校事府(新年快乐)(1/2)

 “不必如此,我并无甚大志,只是一时有感而发。”

 张恒笑着挥了挥袖,又一指青石板上那四个大字。

 “说到底,兴国安邦的落点,还是得抚民以生。百姓有了活路,就不会再为盗贼。家有余财,也才会生儿育女,人丁兴旺。如此循环往复,徐州就能富强。府库充实,咱们就能征募士卒,继而向外用兵,讨灭不臣,最终平定天下,中兴汉室!”

 说到这里,张恒笑道:“如此,诸位也能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以荀彧三人的出身才学,钱财官位已经打动不了他们了,唯一能让他们在意的,就只有后世传颂之名。

 果然,经过张恒对未来的一番描绘,三人的神情中都隐隐带着一丝激动。

 多年的圣贤书读下来,求的不就是施展胸中所学,继而青史留名吗。

 荀谌看着张恒的三步计划,片刻之后便拱手道:“主簿大志,在下自是心生向往,但也当徐徐图之。如今当务之急,还在陶谦身上。在下以为,倘若能将第一步与第二步计划合并实施,或有奇效。”

 闻言,张恒顿时来了兴趣。

 “哦,友若可否详细说说。”

 荀谌起身,学着张恒拿起了一根炭笔,在青石板上画了个圈,将铲除陶谦和征讨不臣圈在了一起。

 “主簿,吕县的贼军已在咱们掌控之中,何不趁此时请玄德公下一道钧命给各郡太守。命他们在半月之内抵达郯县,向玄德公汇报郡中情况。到那时,咱们刚好剿灭昌豨,携大胜之势进逼东海,剿除陶谦的同时,也能震慑这帮郡守!”

 闻言,张恒大喜道:“友若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既能宣示主权,又能剿除陶谦,还能震慑各地郡守,真可谓一石三鸟之计!”

 “主簿过奖了。”荀谌谦虚笑道,“至于那些不来的郡守,则可立即打为叛逆之臣,兴兵伐之亦是师出有名!”

 刘备身为徐州牧,就是最大的法理。谁敢不听,谁就是叛逆!

 “好,就按你说的办。我稍时便请玄德公下一道钧命,命各地郡守前来朝见。敢有不来者,便是乱臣贼子!此外,友若你这几日也得紧盯着战场,助大军早日拿下吕县。

 此次剿除贼寇,全赖你献策进谋。城破之日,我亲自向玄德公为你请功!”

 “遵命!”

 荀谌神情一肃,连忙拱手道。

 张恒又把目光看向了荀彧,笑道:“文若,我知你有萧何、管仲之才,但眼下还得委屈你在玄德公身旁查缺补漏。不过这些日子你也得多想想如何治理徐州,等咱们铲除了陶谦,我立刻向玄德公举荐你为徐州别驾,主掌政务。”

 荀彧也连忙起身拱手道:“遵命!”

 “天色不早,今日之事便先这样,诸位请回吧。”

 “我等告退!”

 三人又向张恒一拱手,转身离去。

 定下了今后的施政方向后,张恒又命人把郭嘉叫了过来。

 这家伙显然还记得白天的抢桃之仇,依旧气鼓鼓的,极不情愿向张恒一拱手。

 “奉孝,我有一件重任交给你!”张恒神神秘秘地笑道。

 郭嘉却不领情,“哼,在下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主簿还是另请高明吧!”

 “别啊,我遍观营中,也只有你可担此大任,还望奉孝莫要推拒才是。”

 哼,你以为你现在使劲夸我,我就能原谅你?

 郭嘉虽然对张恒的人品表示怀疑,却还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

 “但不知……是何等重任?”

 见郭嘉上钩,张恒眼中露出一丝得意之色。

 “不知奉孝可曾听说过……校事府?”

 “校事府?”郭嘉满脸疑惑道。

 张恒继续笑道:“我欲挑选各营精锐千人,单独组建一军,名为校事府。”

 认真思索了好几天,张恒还是决定组建一个特务机构,至于校事府这个名字,也是历史上现成的。

 没有情报机构,不仅打起仗来束手束脚,连天下局势也难分析的明白。

 正如后世明朝设立的锦衣卫一般,常有不懂历史的人,以为锦衣卫就是用来监视迫害大臣的。但事实上,锦衣卫作为大明二十四卫之一,又是天子亲军,主要职能是刺探军情,收集情报,同时肩负着皇帝仪仗队的功能。

 至于监视迫害大臣,只是锦衣卫下属北镇抚司的职权而已,占很小一部分。

 如今张恒准备建立的校事府也是一样,只对外刺探情报,而不对内监视臣工。

 至于它对内的功能要不要拿出来,什么时候拿出来,还得看情况而定。

 当然,张恒倒是希望永远用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