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第三百一十八章带不动,我真的带不动(2/4)

题是,大军的粮草,可都需要从邺城调拨。如今邺城被围,粮草自然运不出来了,导致张恒虽然不想救韩馥,却也得被迫去疏通粮道。

 叹了口气,张恒忽然开口问道:“公与,你方才说,闵别驾战败之后,韩使君又五千人前去支援,是何人领兵?”

 闵纯一介文人,看不清形势倒也正常,但只要随便派过去一个有点经验的武将,也不至于在家门口跟麴义决战吧,一旦输了,可就一切都完了。

 “领兵支援的将领,乃是使君爱将,魏军都尉潘凤,字无双。”沮授答道。

 “谁,潘凤?”

 张恒顿时瞪大了眼睛,语气也变得古怪起来。

 沮授被张恒吓了一跳,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潘无双。怎么,长史识得此人?”

 “哈哈哈哈……”

 张恒忽然仰天大笑起来,声音中带着一股释怀。

 “这就不奇怪了,这就不奇怪了,潘凤领兵,打出何等战绩,都不足为奇。”

 沮授一时愕然,想不明白张恒这话是在夸潘凤,还是在骂潘凤。

 不过人都死了,再说这些也没意义了。

 “长史,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得回军去救邺城,不然使君危矣!”沮授拱手恳求道。

 张恒点了点头,眼中却闪过一抹冷意。

 韩馥的确危险了,不过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他死不死谁儿子!

 “回军?怎么回,回多少,城外的公孙瓒可是在磨刀霍霍,公与何以教我?”张恒反问道。

 “这……”

 沮授苦笑一声,沉吟片刻后才开口道:“如今城中,我冀州军与长史麾下大军共计四万余人。以在下之意,回军两万,去救援邺城,长史以为如何?”

 好家伙,沮授这厮口气比脚气还大!

 两万人,这跟全撤了有什么区别?

 张辽入冀州时带了四万余人,两场大战下来,麾下能战之兵,满打满算不过两万五千余人,而赵浮、程奂手中,最多也就一万七千人。

 也就是说,沮授不仅要把冀州军全部带走,还要向张恒借点人,凑够两万。

 在他眼中,韩馥倒是挺值钱……

 张恒笑道:“公与所言有理,只是如果撤走两万人,等到公孙瓒再次大举进攻时,信都怕是守不住。一旦公孙瓒攻破信都,便能长驱直入,甚至与袁绍大军沆瀣一气也说不定。届时,大势去矣!”

 沮授只得再次苦笑,他知道张恒说的情况其有可能发生,但邺城那边又不能不管。

 “那长史有何妙计?”

 “城中还有多少日的粮草?”

 张恒没有回答,反而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城中存粮,尚能支撑一月有余。”沮授答道。

 一月时间吗,应该足够了。

 张恒思量片刻,这才开口道:“信都距离邺城足有四百里之遥,调集大军前去解救,未免耗时日久。且城中诸将,谁有把握能击败麴义?”

 沮授明白,征调张辽和臧霸都不现实,便自告奋勇道:“长史,在下虽不才,却愿率军回援,解邺城之围,同时疏通粮道。”

 “你有把握击败麴义,而且是在一月之内?”张恒笑着问道。

 “这……”沮授苦笑着摇了摇头,“在下没有把握。”

 “那不就得了。大军回防邺城,就算全速赶路,也得五日时间。而麴义想必也早有准备,若是坚持不与我们决战,又不知将耗到什么时候。最关键的是,一月之内,如果不能赶走麴义,疏通粮道,此处必然会闹出乱子。”

 相比断粮的危险,韩馥那边反倒不需要担心什么。

 以邺城的城防,莫说麴义只有数千人,便是给他五万大军,短期内也不可能破城。

 当然,要是韩馥看不清楚状况,主动出击,那死了也怨不得别人。

 “那长史有何妙计?”沮授问道。

 张恒想了想,开口道:“以如今的形势,想要解邺城之围,需得选一只精锐骑兵,星夜奔袭,且必须得一击制胜。不求彻底击败麴义,只要能解邺城之围就好。”

 闻言,沮授马上领会了张恒的意思,试探性地问道:“长史,在下以为,还是得文远将军亲自出马,方能稳妥无虞。”

 这些天的战事下来,沮授倒是看清楚了情况。

 除了张辽之外,其他人都不敢说能速胜麴义。

 但这个建议,张恒想也没想便摇头否决了。

 你可拉倒吧,我现在对你们冀州这些猪队友,一点都不敢相信。

 别我前脚把张辽调过去打麴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