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婚甜蜜蜜七零糙汉娇宠小辣妻许招娣陈建国

第617章 为啥要去学考古(1/2)

 田文君这边,她在为饭馆的生意发愁。

 饭馆三个人的工资要发,一个月加上成本,怎么都要三百多四百了。

 她得快点想办法才行。

 三楼这边,住宿的地方已经收拾好了。

 这边地方大,三楼差不多收拾出来十几间房子。

 一间房一晚上收费两块钱,要是人住满的话,一晚上也要三四十元。

 按照她之前对饭馆的了解,这两年过来,生意比前几年好做多了,生意就算再差,也不会赔本。

 还有就是,之前国营饭馆,上面基本上有补助,但现在不一样,现在是私人营业,价钱可以稍微往上调整一下。

 田文君感觉每天的事情都很多,她庆幸的是,王大庆之前去参加过培训,他是个男的,能撑起后厨。

 转眼,天气就凉了。

 庆幸的是,县城整改建设的文件下来了,传得大街小巷都是。

 只要熬过来年开村,县城整改建设,她这饭馆就能红火起来。

 改革开放后,其他省城有拖拉机的人,都开着拖拉机收粮食,这边土地肥沃,粮食收成好,来这边收玉米高粱黄豆的人比较多。

 去年这边闹出人命案,来的人都开始住宿。

 田文君这边来吃饭的人,她收费时都会问一句住店不。

 一开始她这店没人住,但是住过的人都知道,干净卫生还便宜,后面院子还能停车,车上有货的也不用担心。

 田文君本来发愁的人,但秋季到来的时候,她的生意就好起来了。

 王玉莲看着自己女儿这么能干,心里也很高兴。

 看她现在过得好,她已经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甚至,她现在想的是,跟自家老头子以后就跟着女儿了。

 他们在农村,两个人的地,一年种到头也没多少钱。

 陈建国这边,每周末都会来县城看孩子,他骑着自行车,每次来陪孩子一天,然后帮田文君收拾一下这里,弄一下别的地方。

 田文君现在有了收入,日子过起来也就踏实些了。

 冯雪琴姐弟三人的成绩好得没法说,眼下两个小孩身体也好,田文君只管专心做生意。

 饭馆还得招人,何大美这边也来上班了。

 陈保国还是四处跑,他现在算是有经验的老师傅,今年农业局和汽车大队有合作,陈保国的工资也涨了,一个月两百块钱是有的。

 陈保国和何大美,两个人现在一个月往家里邮寄二十元。

 二十元对老两口来说,完全够花。

 田文君这帮人,因为结婚的,生孩子的,分分合合,两年的时间,似乎都沉淀下来。

 现在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最后又聚在一起,挺好的。

 转眼,时间就是十月。

 十月份开始,往年萧条的大街上,今年外地人来做生意的人特别多。

 田文君的饭馆生意很好,她自己推出了特色暖锅,里面有丸子、酥肉、萝卜,豆腐等。

 这个锅一份四块钱,还包含两碗米饭,出门在外大多都是男人,男人住店歇脚的时候,来两瓶小酒,大冬天吃个暖锅,生意就很不错。

 这个冬天,田文君看着多少能挣点儿。

 *

 西北偏远山区。

 江晚跟着陈景熙在考古。

 江晚晚上会看一些书,白天就跟着陈景熙去考古。

 墓里面很多东西都经过了上千年,清理的时候要用刷子一点一点刷。

 江晚觉得,这比看书有意思多了。

 陈景熙一开始选中江晚,是因为她觉得这小丫头特别,她带江晚下墓时,还有些担心她接受不了。

 但没想到,她一来就学得很快,看着娇娇弱弱,但适应能力很强,做事情也很沉得住气,甚至清理文物的时候,小心翼翼。

 陈景熙很喜欢江晚认真的样子。

 整个考古团队,就她们两个女同志。

 江晚来之后,考古队里的男同志对江晚都很照顾,但江晚不需要。

 江晚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

 她一来,就对队里的男同志说了,她结婚了。

 好几个男同志,都很失望。

 这一点,让陈景熙更欣赏。

 江晚来这边,不知不觉已经五六个月,这几天下雪,他们没事干,江晚才想起自己好久没联系张庆东了。

 这边是偏远地区,进城一趟不容易,她很少进城,有时候太忙了,连饭都吃不上,就忘记给张庆东写信了。

 这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