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烈张静修大明风流最新免费

第349章 第一桶金(2/2)

时机已经成熟了,他打算在这天津左卫,以西洋工匠和天津左卫的工匠营为班底。

 开始生平第一次的工业化尝试,

 可不是做枪炮。

 沈烈又不傻。

 一个东厂千户瞒着皇上和卫所勾结,在这荒郊野外盖枪炮工厂,这不是妥妥的找死么?

 如今大明的少年天子虽然年轻,性子也冲动了点。

 可是他又不瞎。

 沈烈招来的这些工匠大多是技术精湛之辈,有的擅长做发条,做钟表,有的是在欧洲本土是做马车加工的。

 无一例外都是手艺人。

 他招募西洋工匠也是没办法,倒不是因为大明的冶炼技术不行,也不是工匠的记忆不行。

 而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工匠,甚至技术工人,各种精密加工技术,早已经被世家豪门霸占了,垄断了。

 以天津左卫为例。

 曾经。

 这天津左卫也有一个配属的工匠营,最鼎盛的时期养活了三四百名匠人,专门负责冶炼,打铁,制造,维修枪炮。

 甚至当年还懂得造宝船!

 后来随着天津左卫破产,日子一天天变得难过,这工匠营便再也维持不下去,当年曾经造过郑和宝船的工匠。

 死的死,散的散,还有的从熟练工匠变成了农夫。

 技术更是早已失传。

 再怎么辉煌也都是过去式了。

 收敛了心神。

 看着这一片凋敝的山谷。

 沈烈便将大手一挥:“别闲着了……将卫中闲散的工匠重新组织起来,重建工匠营,咱们……造马车!”

 沈烈琢磨过了,要干物流仓储生意就得需要大量马车,不管是两轮的还是四轮的需求量都很大。

 去市面上买太贵。

 不如自己造。

 其实大明也有四轮马车,不过数量很少也没有普及,倒不是大明人不会造,而是因为大明多山,道路条件又差。

 四轮马车实在是太不实用了。

 甚至两轮马车都很少。

 大明人不傻。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大明人搞商业运输多数用牛车,因为牛虽然速度慢,可是力气大呀!

 可是沈烈这些年已经反复研究过了。

 尽管如此。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西洋式的四轮大马车还是很有价值的,四轮大马车速度快,运载量又大。

 在京畿一带又宽敞又平坦的官道上,又或者从徐州,兖州,直到汴梁一带,一马品川的数百里大平原上。

 用四轮大马车运输丝绸,茶叶,织锦这样的贵重轻便货物,又或者运送乘客,相比于传统的标局,绝对拥有碾压性的优势。

 epzww.com      3366xs.com      80wx.com      xsxs.cc

 yjxs.cc      3jwx.com      8pzw.com      xiaohongshu.cc

 kanshuba.cc      hmxsw.com      7cct.com      biqu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