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第366章 受天下百姓敬重的皇后(3/4)

后省钱,又为朝廷挣钱,还能造福百姓,而大夏的布匹又是海上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

  这样的墨门,你说朝廷支不支持?连凌墨萧自己都私下跟冬素感叹,为何之前的朝廷都不重视墨门,甚至还屡屡打压?

  冬素笑说,原因很简单啊,因为上位者知晓墨门的厉害,怕控制不住他们。最重要的是,儒生怕墨门抢去他们的话语权。

  信不信?要不是幽州这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墨门去了长安,依旧会悄无声息。

  不,会成为陈皇后的探子。

  说到这个两人就大笑起来,陆云舟被陈皇后当探子用这件事,已经成了李念鱼一生的黑料笑话。

  就这个问题冬素和月见一起分析过,觉得陈皇后的想法是,身边人才太多,压根不重视自请上门投靠的墨门子弟。

  一听是墨门,哦,墨门啊,天下的匠人说起来都是师出墨门,那这墨门嫡系认识的下九流肯定多,当探子不错,打探消息方便。

  行吧,那就将陆云舟留下来当个探子……

  也就是这几年凌墨萧打压权贵和士族,抬高寒门的地位,而墨门从一开始又归皇后所管,百官想打压也找不到由头。

  等迁都之后,再有人担心墨门壮大会影响儒生地位,结果发现,墨门在百姓之间的名声太响,且于军工非常有利。

  而且墨门子弟不涉政,人家都是埋头干活搞实业的,跟儒生可不一样,这就更找不到打压的理由了。

  至于权贵和士族依旧将墨门视为下九流,墨门子弟完全不在乎,他们的心态已经被冬素给养正好。

  你们看不起墨门,我们还看不起你们呢!谁要你们承认啊!

  只要朝廷承认,百姓承认,我们墨门得以流传百世,足矣!

  长安的墨门工匠学院分院,极得墨门重视,至于蜀中一直求着开分院,暂时还不行,步子不能迈那么大。

  技术型人才和师傅跟不上,开多了学院,招多了弟子,那就真是培养底层木匠了。

  冬素给墨门的定位是,高级理工学院。不能急,咱们慢慢来,一样样钻研,等有成果,再开分学院。

  不过对于产品售后这一块还是要做好,像蜀中买的纺织机多,不能去开分院,可以派一支小队专门做售后维护。

  不能因为是独门生意,便不将客户当回事。只有客户至上,生意才会做得好,生意做得好,研究资金就不缺,这是良性循环。

  姜宏已经从天竺回来了,他人去了琉璃岛配合甲十八灭倭之战,却派了管事来求见皇后,再次说起海商银行的事。

  关于海商银行,冬素是占了两个身份,跟姜家是合作关系。

  但从皇后的角度来看,她还要维护本国的金银,以防金银流失海外。

  所以对海商银行制定多项条款,甚至专门增加了律法。

  站在姜宏的角度来看,他就很不理解,觉得皇后是在限制海商银行的发展。

  这事不管是写信还是让别人传话,都很难说清楚,冬素也不打算跟这个管事解释,还是等姜宏回来,两人再面谈。

  除此之外,今年因为航海热,冬素又着手拟定进出口关税法案,为防本土货物被外来货物压价,一些商品进口税极高。

  这让权贵很不满意,像粮食,大夏的粮价已经很低了,农民可以说是最苦的阶级。

  但比起从南洋一带运粮回来,那粮食更便宜,只要出人工费,粮食跟不要钱一样。

  冬素也是享受过南洋一带低价粮的,当初刚来幽州时,因缺粮,她将自己在姜家占的分红,全部换成粮食。

  缓解了幽州缺粮的危机。但是现在身份不同了呀,现在她是皇后,不光要考虑缺粮问题,还要考虑保护本国粮价。

  万一因为太多低价进口粮,冲击到本国粮价,那农民就更苦了!

  所以粮食被列到高进口税当中,并且严禁进口粮直接售卖,只能做二次加工的原材料,像米粉、饲料、酿酒这类使用。

  即保护了本国粮价,又提高了副食产业的稳定性。

  像之前有过,天灾年间朝廷下达禁酒令,因为酿酒太过耗粮,全面禁止酿酒。

  但现在有进口粮做酿酒原材料,便是天灾年也能酿,而出口的精酿酒,又是海商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出口税也极高。

  等于进口粮食进到大夏转一圈,国家能赚两头钱。

  而朝廷还有自己的商船来专门进口粮食做囤粮,以保证天灾年间百姓不缺粮。

  另外还有奢侈品税,像是钻石、珍珠这类,税要比普通商品高上百倍。

  这些弯弯绕绕,说实话,没人指点的话,朝廷最少要摸索个几十年,还得不断试错,才能摸索出个差不多的政策来。

  但有冬素在,她哪怕只懂后世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