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第377章 四月喜事连连(2/4)

们同样一个‘不’字也没敢提。

  甚至当陈家人说,陈落雪要从陈家发嫁时,陈落雪自己反对,说要从女官宅院发嫁。

  她作为女官之首,一直住在女官机构的附属宅院中,从自立女户之后,就没回过陈家。

  冬素自然尊重陈落雪的意见,陈家人即便很不情愿,却也无话可说,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唯一的要求是,给落雪梳妆、发嫁的人,是陈家至亲。另外三朝回门宴,得回陈家。

  这两个要求陈落雪同意了,总之,订婚宴很顺利。

  一向爱找事的蒋氏,这一次也是全程笑呵呵的,大家说啥她都笑着点头。

  因为她听不懂官话,另外她很喜欢貌美又能干的陈落雪,她好像一直没搞懂,自己的大儿子如今身份有多尊贵。

  她唯一知道的就是,要在老家农村,就沈林钟现在的岁数,只能娶二嫁的寡妇……

  对此二姨母相当无语,就四妹这脑子,咋生了三个这么能干的儿女呢?

  大哥的订婚宴非常和谐地完成了,婚礼定在五月初八。皇上南巡的日期定在五月二十,刚好能参加大哥的婚礼。

  冬素和凌墨萧商议过,大哥和陈落雪留守幽州,大哥守海军基地,陈落雪负责女官和冬素麾下各机构事宜。

  在此之前,四月京城最大的事就是,颁布‘新钱’律,暂时不取消旧式金、银锭的使用,但不再筹新的。

  给官员发俸禄、银行邮寄、发放赈灾款、各机构拨资金、发军饷等等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全部用筹的新钱。

  也就是雕刻有陛下头像的金币和皇后头像的银币,其换算单位是,一金币等同于十银币,一银币等同于一两银绽。

  另有取代铜钱的铜币,铜币没有刻人像,而是一面刻着军旗,一面刻着农具,代表大夏重农重兵。

  同时皇后娘娘的管辖的银行正式在各州开分行,有全新的国家银票,正式实现汇通天下。

  这是件大事,因为早有准备,四月银行新规一出,早就收到政策的各州城同一时间,将新规法案提出。

  普通老百姓不太懂,只知道能拿家里的散银去银行换银币,铜钱换铜币,可惜很多百姓家里没闲钱。

  只议论着皇帝发新钱了,以后大家给官府干徭役,是有新钱拿的。

  商人之中则引发极大的讨论,商人自然是喜,银票汇通天下,对商人来说太方便了。

  有人喜自然也有人愁,士族阶级都在犯愁,若金、银绽不流通,必须换成朝廷的金、银币流通,那家里的囤金有多少,朝廷会知道的啊!

  以前他们是能私下自己筹金、银绽的,如今朝廷全面取消私人筹钱权,他们要用钱时,要么选择去银行汇换,要么只能想歪门邪道隐瞒资产。

  士族和权贵阶级都明白一个道理,随着国有银行的推广,朝廷对他们的生存环境挤压是越来越严重。

  有个几年,这世上将再无权贵谋反的事发生,因为他们已经没了资本。

  还有一群人也在犯愁,那就是镖局。以前镖局最赚钱的活计,就是给商人押银镖,收费极高,要收十之三的押镖费。

  而现在,人家商人往国有银行一送,取个银票号,想去哪个州城取都成,银行只收百之五的邮寄费。

  长安、幽州的镖局早就失业了,如今天下各州城的镖局也渐渐面临失业,犯愁也没用,只能赶紧想新门路谋生。

  再则就是那些私人钱庄,国有银行的兴起冲击之下,谁还会用私有钱庄呢?

  且私有钱庄借货的利率极高,他们背后都是权贵、士族的影子,包揽钱庄借贷和民间放印子钱。

  这几年朝廷三令五申,禁止民间借货,过去九出十三归、驴打滚一类的借货方式,凡是查到,没收全部钱财,人还会发配岭南。

  如今国有银行也能借货,且那利率低的,对一些小商家来说,简直就是皇后娘娘发善心,活菩萨再世。

  跟银行借货不光利率低,还能分期还。就算还不上钱,也不会逼你斩手斩脚,卖儿卖女偿还。

  可申请延期,可是拿资产抵押,甚至申请以工偿贷。

  整个四月,不管你走到哪,都能听到有人在谈‘钱’,谈‘银行’,谈新政策。

  冬素同样是天天跟女官和银行管事开大会,谈论银行的政策。她的态度依旧是,宁可慢一些,不能出差。

  暂时银行的业务很单调,只有邮寄、借货、存储。对于国有债券、基金这些,她计划最少三年后再上新。

  至于跟商人合作房地产这样的业务,她是严防死守绝不允许的,房产业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的,绝不能让期房出现,不能让商人借此圈走百姓的钱。

  因为从倭岛那边运回一船又一船的白银,从天竺和南洋群岛等地,运回大量的黄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