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第394章 月见和甲四修成正果(3/4)

再提打天竺,必定会引起群臣反对。

  并且天竺离大夏又远,在百官看来,那地方打下来有什么用?

  故而凌墨萧还要等一个时机,才能在朝堂上提出打天竺的事。

  但在此之前,他派甲四去基地,和沈林钟一起训练海军,操练墨门新研发的武器。

  同时阿沅姐也要培训一批女医护随军,之前军中是不许女人随军的,而现在嘛。

  已经不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了。而是大军未定,女医护先进军营。

  搞的底层士兵,看到送粮草军饷的队伍不觉安心,反而是看到白衣蓝帽的女医护,才觉得安心。

  另外,凌墨萧想打天竺只是一个开始,在看过那张世界地图之后。

  他觉得一个帝王,若心中没有将所有版图都插上大夏军旗的宏愿,都算不上是帝王。

  冬素跟他讲过殖民地的政策,并不需要大夏派出太多官员和兵力,就能让打下来的领土,为大夏所用。

  凌墨萧很有兴趣,但他觉得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大半都是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之辈。

  他们害怕战争,特别是对海外的战争,就像倭战,哪怕现在成船的白银往大夏运回,那些官员依旧觉得倭那么远。

  每年往那里派那么多士兵和官员,有什么用?

  最支持朝廷对海上用兵的,反而是权贵和商人,因为这于他们有利啊!至于普通老百姓,说不上支持还是反对。

  因为朝廷现在打仗已经不再跟百姓多征收税款了,而朝廷需要越多的兵力,就有更多的青壮能从军,百姓反而喜闻乐见。

  凌墨萧在等一个契机,七月中元节,皇室举行了大祭祀之后,也许真有天意,这个契机来了。

  先是蕃人请求议和,这是大夏和蕃人对战,最快结束,还是对方请求议和的一次。

  朝廷已经做好准备,这一战最少要打上一、两年,没想到这才几个月而已,蕃人就要议和了?

  百官大喜,立即开始准备议和事,议和不能只有谢将军主持,还得朝廷派去钦差。

  冬素看过谢将军和陈星耀写给凌墨萧的密折,大赞墨门的武器厉害,这一战能打的这么顺,多亏了墨门的新武器。

  也就是火铳,虽然那火铳十发之中有五发不灵,但那灵的五发比弓箭和手弩杀伤性都强。

  加上改良过的战车能在戈壁滩上行走,本来是守城的火炮,硬是让墨门给推到了主战场上。

  这对拿刀和轻弓的蕃人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蕃人对大夏素来就是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投降的也快。

  但这一次,凌墨萧不准备让他们那么轻易投降了事,他准备让蕃人打头阵,将整个西域都打下来。

  同时让蕃地习汉文,从汉礼。

  蕃人的投降,让整个京城都陷入狂欢。

  好笑的是,蕃人那边想进献美人给大夏皇帝,直接被谢大将军拒绝了。

  他们还想要大夏公主和亲,气得陈星耀差点又开炮了,我大夏公主才几岁,并且,凭你们,配吗?

  朝堂上为凉州的战事,紧繃了几个月,没想到这么快就大胜了。武官们皆挺直腰板,文官们的态度也变了。

  就连普通百姓也开始思索起来,自陛下登基之后,我们的军力是一日比一日强啊!

  而墨门的新武器,也彻底改变传统战争的模样,以后注定是火炮的天下了。

  而火炮只有多们大夏有,也就是说,以后这天下,大夏强再次威震八方,将再次重现,万朝来邦之盛况。

  就在全城欢庆之时,一个坏消息传来,让满城商人和权贵义愤填膺,却让凌墨萧知道,他等的契机来了。

  坏消息就是,有几艘商船再次被海盗抢劫了,护航舰队事后查出,海盗背后之人正是天竺。

  更可恨的是,海盗杀了不少船员,将他们的尸体挂在帆上。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完全无视我大夏海军。

  不用凌墨萧提及,就有武官提出,要荡平四海,杀尽这些海盗以及背后之人。

  虽然还是有不少文官反对海战,可反对声很快被淹没。

  凌墨萧在前朝商议对海战之事,冬素则在商人和权贵之中提及‘保险’这个概念。

  不管是海船还是海员,出海之前都要购买保险。

  她知道一开始不能用强制手段,如此一来势力让很多商人选择不回大夏海港,在海外经商。

  故而她先提出概念,再由银行来推出保险业务,办不办理由商人自己选择。

  她将这些被抢的海船做案例,细说其若买保险应该买什么险种?要多少银币?

  而出事之后,银行会赔偿多少银币?一时不少商人都心动了。

  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