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元胜方柔古代我和赘婿兄长互换身份免费阅读全文

第434章 边境三县完成蜕变,要走了(2/4)

院的杜有道。

 回到了离衙门不远处的一个住宅,此地算是他的临时处理公务的地方,入城的福广县民众,许元胜并没有剥离他的权利。

 依然交给他来管理。

 回到此地后。

 “大人志向绝不仅限于青州府。”

 “奈何青州府对于大人而言,太小了。”

 “正常情况下,一府之地能够支持十万兵就不少了,不是人不够,而是军备物资不够。”

 “若按照大人的军屯制。”

 “一旦兵源足够,城外若能创造出足够弥补军备所需的物资。”

 “一府之地,绝对能练兵二十万乃至是三十万兵。”

 “相较于依大胜全境募兵的九大边军重镇,每个重镇五十万兵力。”

 “未来青州府仅靠一府之地,也足以拿下半个边军重镇的军力。”

 “这般场景,想一想就足以让人怦然心动。”

 杜有道喃喃道,从淮阳府入青州府是因为家族不得不为之,要说心里没有遗憾那是骗人的。

 但此刻,他忽然觉得没有半点遗憾。

 有的只是他带领曾经治下的福广县民众,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出路。

 有的只是他的政治意图,被许大人进一步的放大,乃至让他甘愿在城外当一个县令。

 稍后杜有道摊开一个空白的册子,找到了一份青州府的地图。

 “若是荒田全部开垦化为粮田。”

 “兴修水利,解决了土地和用水问题,只要不是倒霉遇到天灾。”

 “这钱江县的城外土地,按照地图所标注……,嘶,足依扩大三倍。”

 “有大人给予的银两,足以支持统一耕种,统一发放粮种,辅依大批耕牛。”

 “按照这份土地,粮食产量绝对超过历年来的十多倍。”

 “不应该啊,若是如此简单的话。”

 “为何年年城外民众都不够粮吃,家家户户连夏银秋粮都无法支持,粮食去哪里了?”

 杜有道并非纸上谈兵,他也曾深入福广县乡下。

 “水源不足,导致青黄不接。”

 “日复一日的耕种,土地肥力降低,寻常村民一年年连饭都吃不饱,更无法完美的解决这些事并扩大耕种面积。”

 “除粮食之外的其它物资,在城内售卖过高,低价卖粮换购其它生活物资导致了生活贫瘠,更无力投入到粮田上。”

 ……

 “只要免除一年的夏银秋粮,辅依足够的吃食。”

 “加上统一对土地进行施肥,依草木灰和组织专人把城内的粪便用依粮田里……。”

 “统一采购城外民众所需物资。”

 “把城内蔬菜,肉食以及各类粮食等一线物资,从商户手里拿回来,谷贱伤民,自己出售就能创造更大的利。”

 “更甚至。”

 “城外若能拿回所有的一线物资,城内商户只需负责更进一步的物资利用,那双方完全能做到互利共赢。”

 杜有道不断的思考着。

 在衙门后院的许元胜若是知道,杜有道想到这层。

 定然竖起大拇指,古人不弱。

 “深加工交给有足够财力和时间的商户。”

 “一线基础物资,如粮食蔬菜,布匹和各类商路运输等等,全部回到村民手里,就是一大笔财富。”

 “城外富裕了,回到城内购买如酒楼的美味佳肴,布庄裁缝好的衣服以及打制好的铁器,搭配好的药材等经过二次加工的物资。”

 “唯一有直接损害的只是从城外收购粮食,蔬菜等转手高利,以及注重短期利润故意抬高价格的人。”

 许元胜看向院外,他要在一府之地拥有更多的兵马,前提是让民众有更好的生活,能够全心当兵,守护这一切。

 接下来几日,杜有道来找了许元胜,后者肯定了他大多数要求,并补充了一些细则。

 与此同时。

 官道开始大规模的修葺。

 慕容瑶也完全投入了练兵之中,五千新兵的招募,加上福广县和开阳县大多数人投入了官道修葺之中。

 也让民众手里多了不少银钱。

 府衙拿银子构筑各类建设,富裕民众,活跃商路。

 与此同时,开阳县的荒田也在大规模的开垦中,冬季种粮食是不大可能了,不过一些药材却能在冬季存活。

 开阳县的生活,肉眼可见的愈发好了。

 五千开阳县村民成为兵士。

 对于高平县和平南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