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了街机可以赚钱外,街机也是进入科技领域的一块敲门砖。
要知道现在距离IBM推出第1台个人电脑,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朱迪锐对于个人电脑领域,也是很想插一手的。
当然买工厂、做街机也耗费不了多少钱。据朱迪锐的推测,500万也就差不多够了。
剩下的3000万,放银行吃利息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朱迪锐还打算成立一个投资公司,专门负责股票、投资方面的事情。
至于这个投资公司,朱迪锐就打算让杨洋来管理。
毕竟朱迪锐手下也没什么专业的人,而且这段时间和杨洋的相处,朱迪锐也很满意杨洋的能力。
而投资公司成立后的第1件事情,朱迪锐也已经想好了。
那就是购买九龙仓的股份。
朱迪锐打算拿出2000万来购买九龙仓的股份。
朱迪锐知道,再过一段时间包玉刚就会以天价,夺取九龙仓49%的股份。
这还被后人笑称:“船王负创取胜,置地含笑断腕”。
本来朱迪锐也打算购买和记黄埔的股票的,但没想到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已经成功收购了和记黄埔。
还剩下1000万。朱迪锐也没打算闲着,而是打算收购一家报社。
报社在这个年代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个年代没有互联网,群众想要知晓社会事件以及外界的事情,只有通过电视和报纸两个途径。
电视朱迪锐暂时没办法,但是报纸却不一样。
只要收购了报社,将它发展起来。那么朱迪锐也算是拥有了一个对外喊话的喉舌。
而且朱迪锐看过那么多小说,发展报纸,朱迪锐还是十分有信心的。
正好金庸已经封笔九年了。
……………………………………………………
说做就做,不到两天时间,朱迪锐就已经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冬瓜投资。
成立完毕后,朱迪锐就给冬瓜投资注资了2000万港币。
杨洋担任冬瓜投资的CEO,因为只是草创,所以整个冬瓜投资也只有杨洋一个人。
等公司成立后,朱迪锐立马就让杨洋开始收购股市中,流通的九龙仓的股票。
花了三天的时间,杨洋才将这2000万全部花干净了,而2000万也只购买了九龙仓4%的股份。
好在正处于股灾之中,而且这2000万也并不是很多,所以才没有被发现。
也是因为处于股灾中,九龙仓的股票也已经折损很多,否则2000万还不一定能买到这么多股份。
而后朱迪锐就重新做回自己的事情了。
那就是去收购报社。
而且现在距离朱迪锐给那帮兄弟放假,也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所以朱迪锐也就将他们重新召集起来了。
在杨洋收购九龙仓股票的这三天时间,朱迪锐也让他的这帮兄弟,出去打听香江现在有哪些报社,并且这些报社的受众群体市场占有率,以及现在的经营情况等等。
经过三天的时间。
朱迪锐也算是将香江的一些报社,给了解清楚了。
如今的香江怎么说呢?很乱很杂。
有一句古话说的好: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
别看香江只是一个弹丸大小的地方,但是其中的报社,可真是海了去了。
不说那些贴牌报社和小型报社,就说比较出名的。
英文日报有5家:《南华早报》、《虎报》、《亚洲华尔街日报》、……………
中文报纸也有5家:《成报》、《明报》、《新报》、《星岛日报》、《文汇报》、《大公报》。
除了这些日报外,还有期刊月刊各种刊物。包括《新闻天地》、《明报月刊》、《八十年代》、《广角镜》、《镜报》、《争鸣》、《百姓》等。
除了这些有名气的报纸外,还有一些发行量仅仅只有几千份的报社。
像这种小型报社里面的人员,甚至可能就一两个人而已,他们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印刷厂。
思索了半天,最终朱迪锐选择了一家飞羽报社。
这飞羽报社说起来,还是一个有些年头的报社了。
飞羽报社成立于1958年,距离现在也有20多年了。
飞羽报社在如今的香江,也属于中流层次。发行的日报每天发行量,大概有个八、九千的样子。
而且飞羽报社拥有自己的印刷厂。其内的员工虽然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不管是最底层的小编辑,还是更高一级的主编、总编等等全部都有。
本来以这种报社不应该会选择卖身的,毕竟这报社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是安稳过富裕一些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谁让这报社的继承人,是个没什么本事的富二代呢。
没错,这飞羽报社的创始人已经在三年前去世,而这飞羽报社也传给了他的儿子。
梁羽在他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也是一个乖宝宝,每天上学什么的都挺老实的。
但在他父亲去世后,认识了一帮狐朋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