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50章 电视台来访(2/4)

小川还是有点放不下。

    牛群大大小小的混杂散落在牛栏里,一时也数不清。

    华夏对转基因作物也有严格的管理条例。

    “再交给你个任务,暗地里查一下国内劣质奶粉的情况。”

    徐廷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徐小雪则是心不在焉的看着电视,宁彩娟则是观察着女儿。

    邓成顿时精神了,

    一旁的向天山也诧异了一瞬间。

    “老板,老板!”

    前面十分钟,依然是领导们很忙,不是出国就是下乡。

    ……

    省里啊,逼格不够

    翻来覆去的都是那些报道,有什么意思。

    一上午的时间,郭阳带着几人从草场,到实验室,加工厂,奶牛场,乃至于原种扩繁田,都挨个的看了遍。

    问题频发,给人的感觉就是,总是查一个问题不查到底,总是留有‘沉渣泛起’的可能。

    她仿佛注意到了徐小雪的小动作,瞟了她一眼。

    主持人说着字正圆腔的开场白,

    “很复杂,我想你可能听不懂。”郭阳丝毫不客气,苏国洲我都敢怼,还怕你!

    两年半时间,由100头增加到400头,这也算是比较快的速度了。

    “呵呵。”

    十几分钟后,

    良久的沉默。

    哪知,省台记者给了他个惊喜。

    郭阳的心情大起大落。

    草场上。

    郭阳沉着张脸,估摸着又是学术界的争端,还是苏国洲吗?

    老师要和他争夺草业的院士名额,也只和他有利益冲突了。

    “我是来打前站的,明天华夏科学报和陆台的记者会前来采访。”

    所以,苜禾的种牛场并没有引进超速排卵和胚胎移植的技术。

    “嘉禾集团确实在转基因领域取得了成果,但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苜禾1号不是转基因作物。”

    绿草茵茵,空气里飘荡着泥土的芬芳,青草的清香,直叫人感到心旷神怡。

    赖敏君语气不善:“郭总,我想问一下,苜禾1号是转基因作物吗?”

    兴奋的声音传来,郭阳闻言看去,是个脸熟的青年。

    郭阳嘴角微微上翘,“确实,喜盐也是一种生理需要嘛。”

    在划定好的牛栏里,郭阳还看到了啃食青草的奶牛。

    一路上,郭阳碰到了早起忙碌的员工,晨起散步的村民。

    “而且,只有高产奶牛才饲喂苜蓿,其它奶牛只能吃粗饲料,养殖户缺乏对苜蓿的基本认知。”

    田块成方,沟壑纵横的灌排水渠,像是血管一样匍匐在大地上。

    中间十分钟的剧情通常都是全国人民很幸福,不是致富就是丰收。

    但华夏科学报,却暂时想不透其来的目的。

    向天山表示理解。

    郭阳楞了一下。

    嘉禾正试着把植物中的抗旱基因克隆出来,转入到乡土草种之中,这就好比给乡土种换了个心脏,让其更好的适应干旱、盐碱化和贫瘠的土壤。

    徐小雪也露出了像猫一样好奇的表情,盐碱地改良项目早就如雷贯耳。

    工资倒是越涨越高,

    徐小雪对这老熟了,目光转移到电视上。

    土地资源的约束性,决定了能提供苜蓿出口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

    没一会儿,郭阳就知道了这事儿。

    数台大型收割机正繁忙而有序的穿梭于牧草基地进行收割作业。

    “嘉禾目前对转基因的研究主要是在退化草地的改良牧草品种上,荒漠里存在着一些抗逆性极强的植物,

    规划整齐的牧草基地绵延数十里,如巨龙般俯卧的指针式喷灌机游走于田间地头,返青的苜蓿草翠绿旺盛。

    “最好能现身说法,比如苜禾农牧的奶牛,年产奶量就远高于国内的平均水平。”

    “行,那就去做吧!”

    “国际市场依然会是嘉禾苜蓿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市场。”

    美极了。

    “403头,其中两百来头牛犊。”

    “你都知道那是改良土地,那能有多少产量?而且改良好也是以种粮食为主。”

    仓储区,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各类饲草产品打捆装车,发往世界各地。

    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