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60章 谋划(2/3)

维维旗下的乳业和酒业都属于大粮食版块。

    嘉禾的奶业已经有了雏形,却迟迟没有发力宣传推广,就是因为准备得还不够多。

    途中,他拿着维维集团的资料看了又看。

    沿用天玉1号的风格,营销部和生产部协同,在鲁省,黑省,冀省,辽省,蒙省,苏省建立了推广示范基地。

    思绪拉回。

    简单一聊,就知道此人技术水平还是有的,更多的却看不出来。

    嘉祥位于鲁省西南部,这里土地肥沃深厚,易于耕作,素有‘华夏大豆看鲁省,鲁省大豆看嘉祥’的说法。

    “现有的牧草种子加工能力跟不上了,需要新建厂房,市里的意思是希望我们也搬迁到工业园区来。”

    天豆1号是2004年4月培育的,当年就扩繁了120亩,收获了5.76万斤种子。

    相比而言,余小川可能和外商接触多了,渐渐的有了些儒雅的气质。

    瞿阳也阴狠的笑了起来,“嘿嘿,这事我擅长。”

    维维集团可能不想带上嘉禾,因为两者有竞争关系……

    嘉禾旗下的乳业未尝不可以涉足豆奶业。

    其历经十几年建立的食品饮料营销网络是嘉禾最急缺的。

    最终导致潜在需求巨大的豆奶业一直没有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加入,在竞争品类牛奶急速发展的同时日益萎缩。

    看完维维的相关资料,郭阳也感慨万分。

    有过地方农业局和乡镇政府的工作经历。

    飞机降落在鲁省泉城机场。

    薛总,种子紧俏啊!

    郭阳还在基地里看到了大豆育种实验室,是近两个月才建立起来的。

    嘉禾也需要跟随者帮忙扩大市场,如同辉煌种业。

    “先稳一稳,看能不能租几间厂房。”

    郭阳问道:“耐盐碱呢?”

    随着了解的越多,郭阳的底气也足了起来。

    其中大部分是商品种用田。

    反而将所有的推广力指向品牌自身,没有承担品类拓展的责任。

    “有一批新进来的草种需要扩繁,在仓库那边。”

    郭阳又和谢时杰沟通了一番,奶牛场引种,牧草加工,两家乳企的整合,两市对戈壁滩的规划……

    结束和余小川的沟通后,郭阳又看向瞿阳。

    行业出现萎缩,损失最大的自然是领导者维维。

    两个城市间只相隔二十二公里,中间却是荒芜的戈壁。

    郭阳沿着基地转悠了一上午,基地全部采用流转的方式,总面积约3500亩。

    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次日。

    实验室领头的黎树山,略显尴尬的解释着。

    国内的牧草市场,在苜禾和辉煌等企业的带领下,相比原时空,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

    再加上辐射区域的牧民,一两万头还是有的,但远远不够。

    郭阳沉下声,“给科学报施压,那记者没背景的话看能不能弄进去,再调查下具体是哪家干的,销售季就盯着他的市场抢!”

    郭阳点了点头,育种本就是掩人耳目的。

    “天豆1号商品种基本完美的继承了原种的特性,无论是高温干旱,还是高湿多雨,抗病抗倒都很优秀。”

    郭阳想了想,又说道:“还有一件事,天玉1号陷入转基因泥潭,你就没点想法?”

    郭阳想把这块地拿下来。

    那嘉禾为什么要和维维合作?

    完全没必要啊!

    随后就踏上了去鲁省的旅程。

    在豆奶品类摇摇领先后,维维没有专注于扩大品类,制造跟随,吸引竞争对手加入。

    从短期来看,企业成长立竿见影,但短期利益会像吸血鬼一样吸走维维大量的资金和利润。

    嘉禾在奶业的布局还没有完成闭环。

    安涛一路给郭阳介绍着,“基地采用原原种-原种-大田用种的逐级扩繁技术,种子量级逐级扩大,种性保持得很好。”

    郭阳想着,维维集团有没有可能把旗下的乳业版块割让给嘉禾呢?

    能出成果最好,不能出也能为他丰富种质资源库。

    至于用种子商店奶牛基因培育出的奶牛,被郭阳命名为河西奶牛,目前仅有近千头。

    新希望、维维以及资本帝国德隆系……

    安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