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88章 志愿者协会的小网站(2/3)

r>    他感觉很压抑。

    从黄河调再多水,地下水位也难以恢复。

    韩杰松还真就辞去了他在药厂的工作,和马涛商量好,由他先回去实地踏勘在哪里栽树。

    “我们这志愿者协会能搞起来吗?”

    有温室了,你得买蔬菜种苗吧?

    后续的沙生植物种苗,牧草种子,也都能借机盈利,沙海的正循环就形成了。

    青土湖沙区还真来了家治沙企业,而且已经快3年了。

    “几万亩?我上次回去还看到沙漠又向村庄逼近了?”

    “别理他,这人就是傻逼。”

    而且推动温室发展,对沙海的利益也是极大的。

    于是他考了出去,去了春城,如果没有那事,他应该还在春城从事医药销售。

    郁郁葱葱的景色让韩杰松呆住了许久,风吹过时,卷起的细沙进了眼睛才回过神来。

    “解决民勤沙漠化的问题还是要靠政府,我们没有能力也不能去做,吃力不讨好。”

    村里的老人说,七八十年前,村里河道纵横,常年水流不断,沿着河道还有一大片胡杨林,到了秋天,胡杨林的树叶变红变黄,很好看。

    只青土湖区就有耕地143万亩,播种了的不到20万亩,其余的都是荒漠和盐碱滩,再加上其它乡镇、其它市区,有大量的土地能用来建温室。

    “我靠,你来真的啊!”

    自此,绿洲变成沙漠,曾经的蒿子滩被黄沙占领,沙漠这头魔鬼从牢笼中放了出来,越发肆无忌惮。

    正当大伙儿热烈的献计,出谋划策时,简陋的网站上出现了一个嘲讽的帖子。

    “你都从春城回兰市了,隔三岔五回去拍一些照片发在站里就行了。”

    “为什么要种地,破坏植被,让全国人民吃沙?”

    韩学松的老家曾经因水源丰富、蒿子遍野而被称为‘蒿子滩’。

    这天,韩杰松如往常一样,趁着工作间隙,挂在网上。

    “我听老家的人说四月份的时候又发生了特大沙尘暴。”

    当地人面临指责的同时,村庄也越来越缺水,生存危机随之而来。

    他今年也辞了职,回了兰市,离家近了。

    他开始一有空就去网吧,查看有关民勤、荒漠化之类的帖子,在论坛上有感而发的写些帖子。

    大伙儿建立了QQ群,群主多次回到民勤,拍摄照片,一些热爱家乡的年轻人,围绕着如何拯救家乡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而是初生的绿色,它们一片片的集结在一起,连成一条绿色林带,阻断了两侧的沙漠侵蚀。

    说白了,这些都是在拖后腿。

    越靠近目的地,韩杰松越是惊讶。

    一辆摩托车行驶在清晨的马路上,穿过一个又一个废弃的村庄,路上在一片盐碱滩上,竞还看到了连片的大棚,以及移民点。

    “兄弟,别意淫了,我晚上做梦也经常梦到沙漠变绿洲了。”

    看到这一新闻时,韩杰松呆住了。

    “。。。”

    那个没有名字的网友,虽然毒辣,但吐槽的也是有理有据,他们这群远离在外的游子虽然满腔热情,有时却像过家家一样。

    必须有更多的力量进来。

    那年,华夏电视台《无水的绿洲》电视节目的播出,预测民勤即将消失、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新闻报道骇人听闻。

    一桩桩的,事也不少。

    “人三年前就搬走完了,哪来的人栽树?”

    还有家里人,也得聚一起吃个饭。

    “???”

    而解决方法就是在全流域大力推广日光温室。

    “MD,是哪里混进来捣乱的。”

    90年代,物价上涨,迫于生计人们纷纷开荒种植黑瓜子。

    看到众人又要吵了起来,韩杰松打字道,“我准备辞职了,全职投入到压沙治树的活动中去。”

    韩杰松回道:“总需要一個人站出来,以后我就靠你们养了啊。”

    但无论网友怎么呼唤,那人都没了动静。

    “说吧,志愿者协会什么时候成立,我要去栽梭梭树。”

    眼角已经带泪,他笑的极其开心的拍下一张张照片,沿着蜿蜒的沙路继续前行,绿色仿佛延伸到了天际。

    “群主呢?”

    “又在说丧气话,我在魔都,都在计划着第一次志愿者活动的时候,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