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时杰若有所思。
……
苜禾1号种子的影响是广泛的。
除了盐碱地流转热潮,牧草的下游产业链也深受影响。
呼伦贝尔,伊利一个小会议室里,由潘刚主持的总裁会议刚刚召开完。
几人鱼贯而出,一些小道消息随后也传了出来。
在茶水间,几个中层模样的人聚在一起小声聊着天。
“农业部正式发文了,收奶的标准提高0.5个点,这下难受了,逼得牧场饲喂苜蓿啊!”
“企业难受,奶农更惨,优质牧草可不便宜,生产成本还要提高。”
有人好奇的问:“那谁得利了呢?”
“我思来想去,可能就对嘉禾集团有利,既有牧草产业,又有牛奶产业,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吃亏。”
“是不是有内幕交易啊?”
“我也感觉,眼看着嘉禾因为河西乳业的拖累,现金流紧张,又突然来这么一遭。”
“是国家出台鼓励开发盐碱地的政策了,未来一两年牧草产量将大增,价格肯定会降下来的。”
“那也是好事啊!”
“也对,别杞人忧天,伊利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全国市场版图已经成形了。”
总裁办公室里。
会议刚结束完,潘刚就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他是土生土长的蒙省人,从蒙省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回民食品厂(伊利前身),从底层摸爬滚打干起,不足30岁便创造了伊利液态奶事业部的销售奇迹。
2004年底,在呼和浩特的漫天大雪里,他以35岁的年龄临危受命执掌伊利大局。
在刚上任的2005年经营目标讨论会上,所有人都看衰伊利。
一派认为能保持04年的水平就不错了,另一派更是直言2005年将出现下滑。
当时他一直没有表态,直到会议结束时,才站起来说:“我要带领伊利成为华夏乳业历史上第一个破百亿的企业。”
而今年,他做到了。
但却高兴不起来。
先是竞争奥运赞助资格失利,不仅蒙牛在背地里幸灾乐祸,更是极大的影响到了伊利的营销战略。
麻烦接憧而至,
年中的奶业信任危机后,相关部门虽然提高了收奶质量标准,但提升程度伊利能接受。
同时又没有出台相关管理条例,蒙混一下就过去了。
现在有了正式的管理办法,提高收奶标准已成既定事实。
奶农有奶农的应对。
但企业也要有自己的准备,只是想到要饲喂苜蓿,他就感到一阵牙疼。
河西乳业大肆扩建奶源基地,以及抢占营销资源,消耗了大量资金。
伊利和蒙牛正准备在市场端发力,联合打压河西乳业,让其资金得不到回流,从而陷入困境。
可牧草啊!牧草!
这可是嘉禾起家的领域,从种子到终端的产品,全国无人可敌!
看着还未离去的助手陈燕秋,潘刚说道:“继续集中精力,保持并拉大全线产品的市场优势。”
“同时加强与铁道部门的沟通,新的物流方式尽快上马。”
一直以来,乳品企业对于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就很弱。
市场在催产品,但是企业不知道产品到了哪里,运输时间也没办法控制。
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与铁道部门联合就是伊利的战略选择。
仅一个专列,就能节省20万元的费用。
想到河西乳业的冷链运输建设,潘刚心底情绪复杂。
乳业搞冷链运输?再有钱也经不住糟蹋,这是他原来的想法。
现在他可不敢这么想,河西乳业有源源不断的现金奶牛支撑。
陈燕秋坐在一旁,说道:“铁道部门那边已经在测试定时定点定路线了。”
“还有个麻烦,河西的产品发布会还有两天就开始了,新的广告应该也会在华夏电视台同步上线。”
潘刚揉了揉脑门,真是个头疼的对手!
不得不承认,伊利大意了!
从营销角度看,在未来的几年最大的可以利用的国际项目就是奥运会。
伊利失去2008年奥运会赞助权后虽然不至于无米下锅,可营销舞台的缩小是明摆着的。
这些年只顾着和蒙牛的竞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