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46章 大豆(2/5)



    薛礼强做梦也没想到,九三粮油会成为华夏油脂企业最后的守望者,孤独的扛旗手。

    九三目前还是华夏最大的加工商。

    明面上的日压榨能力有1.5万吨,单又维持住了多少产能呢?

    每加工一吨国产大豆亏损600元,意味着放开生产,九三粮油每天要亏损900万元。

    再大的家底,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所以,九三粮油妥协了。

    从去年开始就在大连和津门等地设厂,加工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以此来冲抵加工国产大豆带来的亏损。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只是,当以收购东北大豆为主的九三粮油也开始加工进口大豆,东北的大豆又卖给谁?

    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接通。

    稳重的声音传来,“礼强,听说你要把九三粮油卖了?”

    声音很熟,他后知后觉的看了看来电,顿时回过神来,眼前一亮,“聂局!”

    国家粮食局。

    聂局笑道:“刚出了份报告,就听到九三粮油在和外资洽谈出售股份了。”

    薛礼强来了精神,振振有词的说道:“那都是市场在谣传,ADM、嘉吉、邦吉确实一直想和九三油脂集团合作。

    但九三油脂的原则是,凡在华夏有工厂的,一律拒之门外,不过没有政策支持,九三撑不住了啊!”

    聂局说道:“大豆一事农业部也比较头痛,但几部门参与的一份产业报告已经获批。”

    薛礼强眼前一亮,大豆产业调研报告他也参与了,连忙追问:“关于外资收购国内大豆企业呢?”

    “上级批示:依据法律,有所管理。”

    薛礼强皱了皱眉,“聂局,如果这种并购无限制地进行下去,国内大豆产业全面崩溃指日可待。

    大豆价格已经低于种植成本,国家给予的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全部被市场吃掉了,农户根本没有利润可言。

    预计今年大豆播种面积将会降低50%以上,等降下去了,再想恢复,就很困难了。”

    事情的确很棘手,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行业开工率不足40%。

    产能过剩对华夏企业是可怕的,但这正是外资全线并购的最佳时机。

    聂局想了一会儿,才开口道:“目前在研究扶持几家年加工50万吨大豆以上的国有控股企业,作为应急。”

    薛礼强说道:“还要想办法保住今年的大豆种植面积。”

    “你有什么建议?”

    “找帮手,鼓励一些民营企业进来吧,比如说嘉禾集团!”

    聂局诧异了一瞬,仔细思考着,在粮食科学研究院提交的大豆产业调研报告里,有12条政策建议。

    其中扶持大豆龙头企业,建立大豆种植基地,多元化的国内投资……

    嘉禾集团他也有所了解,种业和牧草领域的龙头企业,但好似没有涉及大豆种植和加工吧!

    聂局问:“嘉禾集团有进入大豆行业的意向?”

    “没有。”

    薛礼强说:“但嘉禾旗下的天禾种业拥有国内目前最好的大豆种子:天豆1号。”

    “孟山都新推出的农达2号让南北美洲的大豆产量由亩产380斤提升到了450斤以上,这个产量只有天豆1号才能和其相提并论。”

    事实上,薛礼强也不明白嘉禾为什么不愿意涉及粮食加工领域。

    明明其在玉米和大豆种子领域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不好吗?

    聂局说:“我会和林部长说下这事,嘉禾还是由农业部去沟通比较好。”

    结束了通话。

    薛礼强只感觉这次放出假消息达到了想要的目的。

    外资已经基本控制了加工行业,现在也波及到了下游的种植业。

    在大豆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想在这个行业活下来,唯一的法宝就是与外资合作,实行集团化,利用大厂的谈判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直白点,就是向外资低头,求着采购转基因大豆。

    这已经关系到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上层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而之所以想把嘉禾集团拉进来,是因为国内除了九三,包括国粮集团旗下的油脂企业都不是纯粹的内资。

    薛礼强看重了嘉禾的种子、创新以及强大的资金能力。

    而九三粮油背靠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