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46章 大豆(4/5)

乐东、崖城的几万亩荒地进行平整、挖沟、开路、培肥、清杂、修田埂,将原来的荒坡地、死水滩变成了一方方良田。

    成为了天禾制种产业布局里重要的一环。

    ……

    经过一番运作,南繁基地的3000万斤大豆种子已经分批销售到了滨海各地的盐碱地上。

    这点种子卖到东北也改变不了大局。

    所以,经过商议,这批天豆1号将会用在盐碱地改良上。

    盐碱地改良的局面十分火爆,各地的农户充满了激情,滨海盐碱地的流转面积早已突破了千万亩大关。

    而苜禾1号种子只有1700万斤,够播种680万亩,种子出现了缺口。

    那就拿天豆1号顶上。

    其耐盐碱的特性也是数一数二的的,同样也能改良土壤,对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也算是一个补充。

    农业部以及九三粮油都相继找过了郭阳。

    郭阳也顺势答应为国产大豆出一份力,进入大豆加工领域,其实这本来也是接下来嘉禾战略布局的一环。

    不只是大豆,玉米、水稻,甚至土豆和棉花的加工,嘉禾都可能会涉足。

    只是嘉禾是私人企业,这些东西就没必要大张旗鼓的拿出来宣传,保持低调就行了。

    整个五月。

    天禾和苜禾的种子业务逐渐的告一段落,天禾种业也基本实现了百分百回款。

    唯独苜禾,新年的第一茬牧草已经逐渐开始收割,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挥舞着钞票,来往于华夏港口和西北内陆。

    苜禾的优质牧草名声已经响彻全球,但苜禾1号种子的回款始终不够顺利。

    ……

    京城,华夏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会上。

    有农业部请的专家再次分享了有关国际四大粮商的发展情况。

    各种资料极其详尽。

    连发展路径和在全球的布局都一一做了点评和分析。

    而在谈及全世界最古老的国际大粮商时,农业部粮食生产司刘司长将矛头对准了国粮集团和嘉禾集团。

    刘司长朗声说道:“华夏也需要这样的国际大粮商,国内的农业企业也需要在世界上发出声音。”

    “同样是粮食贸易商,同样是世界500强,邦吉集团走全产业链战略,国粮集团为何不可以呢?”

    “还有嘉禾集团和孟山都,同样是以种子起家,也完全可以在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扩张嘛!”

    面对刘司长的发问,郭阳只是装傻,孟山都和嘉禾可不一样。

    孟山都除了玉米和大豆种子的畅销,除草剂也是其重要的营收来源,两者的体量也还有些差距。

    郭阳不吱声,国粮集团的总裁于波却不好不过问,国粮的发展规划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响应高层的决策。

    于波对着桌上放着的话筒,说道:“刘司长,国粮集团从1983年参股长城葡萄酒之后,就进行了多元化企业转型。

    逐步进入了酒店经营、金属包装、地产开发、金融服务等领域,并通过收购疆省屯河、华润酒精等企业打开了番茄酱和乙醇的市场。

    按集团的战略规划,在未来三年就会考虑推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

    说完,于波站起了身,微微点头致谢,并扫视了全场一眼。

    今天来参会的除了政府部门,还来了许多农牧领军企业,国粮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全场也适时的给出了掌声。

    郭阳身边传来小声的嘀咕,“全产业链战略,恐怕也只有国粮集团才能玩得转了。”

    坐在他身边的不是别人,正是多元化战略受阻,但近来又风头无两的新希望集团刘永好。

    去年,新希望集团低调而又迅速的完成了对全国第三大饲料企业鲁省六合集团的收购,一举超越了正大集团,成为了国内饲料行业的老大。

    郭阳依旧默不吭声。

    同处于畜牧行业,嘉禾和新希望迟早会成为竞争对手。

    彼此对对方都有所忌惮。

    把他两安排坐一起的人也是鬼才。

    他对国粮集团的全产业链发展也并不看好,国粮和邦吉差距太大。

    一个只能布局国内,另一个却能调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

    全产业链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只是一种阵势比较整齐的产业布局而已。

    布阵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打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