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47章 从田间到餐桌(4/5)

第二茬苜蓿出口也已经在陆续回款。

    40万亩苜蓿第一茬出口了10万吨,大概有3亿元,第二茬也出口了8万吨约2亿多元,第三茬也在筹备刈割。

    同时,新的苜禾1号种子也即将收获了。”

    瞿阳也是信心满满的模样,开口道:“天禾同样资金充沛,天玉1号、天麦1号、天豆1号,蔬菜种子,今年的累计销售额刚刚突破60亿元。”

    即使早就知道了这个数字,几人也略微恍惚了神。

    再加上丰凯农机,全王生物,以及蒸蒸日上的河西乳业,嘉禾今年的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是势在必得。

    也许真要和新希望集团一决雌雄了。

    苜禾和天禾的利润也极其的高,未来两三年内也都将维持高增长的局面。

    郭阳说道:“还有些好消息,银行降低了嘉禾的贷款利率,大豆种植、收购、加工、出口等配套性优惠政策文件也出了,再加上全产业链运营,实际上亏损会比预计的少。”

    瞿阳和谢时杰也跟着笑了笑,嘉禾的大投资项目很多,青禾、全王、河西、沙海,以及集团总部都还需要持续投资。

    所以贷款是必须的,农业贷款的利率本来就低,再度下降,这都是上层释放的善意。

    事实上,农业部制定政策时,就曾咨询了嘉禾的意见。

    能参与这种标准层面的决策,嘉禾的地位一目了然。

    眼看着要到晚上10点,日落月升,但嘉禾集团留下来加班的人不在少数。

    郭阳也只能从福利层面进行补偿。

    这段时间,他也是保持长期加班的状态,晚上11点睡,早上五六点起,一天工作占了大部分时间。

    这也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忙完后,几人到食堂吃了点夜宵,谢时杰突然说道:

    “老板,我报考了光华管理学院的MBA,考试已经通过了,下半年空点可能要经常去上课。”

    郭阳嘴里啃黄瓜的动作不由愣了愣,瞿阳和跟来的一众团队也讶异的看着谢时杰。

    平时工作这么忙了,你还有时间用来学习?

    想了想,郭阳扭头看向一旁的宁小婧,道:“给我也报一个,其他人有意向也可以报,我的飞机可以坐好几个人,到时轮流去补充能量。”

    有人问:“老板,报长江商学院可不可以呢?”

    郭阳笑道:“都可以,只要是去学习,集团一贯都支持,就算你考上了哈佛商学院,我同样批假。”

    也许是受了新推出的领导人发展计划刺激,嘉禾的领导层学习的欲望很强烈。

    郭阳认为这是好事。

    现有的人才储备还不足以应付国际上的复杂局势。

    …

    与此同时,在嘉禾低调而又迅速的展开了对粮食加工领域的布局时,国内关于大豆的议论却并没有停止。

    甚至还因为四大粮商的疯狂投资设厂和兼并引发了新的热潮。

    六月的某一天,

    邦吉集团的全球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威瑟尔公开表示看好华夏的大豆压榨市场。

    阿尔伯特称:“华夏生猪和肉鸡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豆粕,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华夏成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未来10年,华夏大豆进口量在现有基础上预计还将增加6000多万吨,这比阿根廷大豆的产量还要多。”

    邦吉也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行动。

    其甚至绕过政策审查,设立‘壳公司’,曲线入华建大豆加工厂。

    经过国内专业的记者调查,一栋工厂办公楼上竖立着明晃晃的牌子:振华油脂。

    通讯录上也是振华油脂。

    然而就是这么一家带有民族气息名称的企业,工厂里却出现了许多外国人的身影。

    事实上,振华油脂就是邦吉偷偷在国内成立的第四家油脂加工厂。

    其以魔都一家投资机构的名义新建该工厂,规避掉外资审查,然后邦吉以租赁经营的名义入手。

    而在苏省官方公布的关于振华油脂的资料中,丝毫没有邦吉的身影。

    但振华油脂的名义投资方却发生了不为人注意的变化。

    其背后的投资方也始终默不作声,无疑又将事情推向了更高潮。

    “振华油脂?这名字取得还真是博大精深啊!”

    “明眼人都知道有内鬼。”

    “专家不是说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吗?怎么外资还在大肆建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