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传奇:歌手翻车,求我们出战

第196章 你们都会背诵将进酒?(1/2)



《人们日报》评论道:
  “《将进酒》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也彰显了当代青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
  《太阳日报》撰文指出:
  “《将进酒》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音乐上的创新,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现代演绎。
  为国风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央台新闻更是以“《将进酒》:当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碰撞出火花”为题。
  对江飞的新歌进行了专题报道,并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专家学者们也纷纷撰文,从音乐、文学、历史等多个角度对《将进酒》进行了深度解读。
  音乐评论家指出,江飞的音乐将传统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巧妙融合。
  创造出一种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时代感的全新音乐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文学研究者则从诗歌文本入手,分析了李白《将进酒》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并对江飞如何用音乐语言将其重新诠释进行了深入探讨。
  历史学家则将目光聚焦于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探讨了《将进酒》的创作动机和社会意义。
  并将其与江飞的音乐创作联系起来,解读了其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
  一时间,江飞的新歌《将进酒》成为了全民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了华国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
  周五上午,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鸟鸣。
  语文老师向老师正在埋头批改着学生的测试卷,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
  “这次的测试难度不小啊,怎么感觉大家的语文成绩都退步了这么多?”
  向老师一边翻阅着试卷,一边喃喃自语道。
  然而,当她批改到古诗词默写部分时,却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将《将进酒》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
  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差生也不例外。
  “这……这怎么可能?”
  向老师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要知道,《将进酒》可不是常见的二十八个字七言绝句,也不是五十六个字的七言律诗。
  而是一首长达三十句,共计一百七十六个字的七言歌行体。
  这首诗气势磅礴,意境雄浑,但也因此增加了背诵的难度。
  向老师深知学生们的底细。
  平时让他们背个二十八个字的七言绝句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更别提这种长篇幅的古诗词了。
  “兰老师,你看看,这次语文考试的古诗词默写。
  竟然全班同学都对了。
  就连平时最不爱背书的胡晓峰、郑晓萱都背下来了。
  你说奇怪不奇怪?”
  兰老师接过试卷,仔细看了看,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还真是奇了怪了!
  《将进酒》可不是一般的古诗词,这届学生,让他们背个乘法口诀表都费劲,更别说这么长的古诗了。
  会不会是他们作弊了?”
  向老师点点头:
  “我也觉得有这个可能,必须得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不能让他们觉得考试作弊可以蒙混过关。”
  于是,在下午的语文课上,向老师决定给学生们来个突然袭击。
  “同学们,这次的测试,大家的成绩总体来说还不错。
  尤其是《将进酒》的默写,全班同学都答对了,值得表扬!”
  向老师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学生们的反应。
  听到向老师的表扬,学生们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表情。
  只有少数几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眼神闪烁,显得有些心虚。
  “不过……”向老师话音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为了检验一下大家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首诗。
  我决定随机抽查几位同学。
  起来背诵《将进酒》。
  大家准备好了吗?”
  听到要背诵,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哀嚎声。
  “啊?老师,我还没复习好呢!”
  “老师,能不能换一首诗背啊?”
  “老师,我肚子疼,想去厕所……”
  向老师没有理会学生们的诉苦,直接点名道:
  “胡晓峰,你来背诵一遍《将进酒》。”
  胡晓峰是班里有名的差生。
  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经常抄同学的。
  向老师这次点名让他背诵,就是想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出丑,杀鸡儆猴。
  然而,令向老师意想不到的是,胡晓峰竟然缓缓站起身,不慌不忙地开始背诵起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将《将进酒》的豪迈气势演绎得淋漓尽致。
  教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胡晓峰,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胡晓峰背完后,向老师还没回过神来。
  另一个平时成绩一般的女生郑晓萱主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