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火药桶,一个月就开上飞机了

第71章 巨大的隐患(1/2)

  昆仑号行驶得并不顺利,好几次差点搁浅。

  好在水面够宽,船夫们又很给面子,把船停的远远的。

  好一会儿,何川把船稳定在了河中间,这才全速前进。

  屈突通冷汗都流出来,他想的更深远一些。

  如果说装备火炮火枪的军队,能够用人数弥补。

  可这巨大的铁甲船,加上那么快的速度,进退自如,攻防兼备,谁还是他的对手。

  其他人也各怀心思,想要据为己有的也不在少数。

  船大的缺点就是太耗费燃料了,何川的柴油也不充足,所以也没开多远就回来了。178xs.com

  回到岸边又是一通折腾,总算成功了。

  可是,这码头嘛,还得重修。

  又吩咐八风营抓紧时间往上补充粮食和铺盖,这段小小的旅程才算结束。

  有人欢喜有人愁。

  长安,李二还没出发,却收到了洛阳的奏报。

  这次比以往都要震惊,一条比一条震惊。

  何川五百人不损一兵一卒灭掉了两万人,又接收了五千多私兵。

  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拜访了何川,说是买子弹,实际情况未知。

  尤其是最后一条,公然悬赏宇文家和源家,手段之卑劣无耻,闻所未闻。

  那些大儒、御史都疯了,纷纷上书,要求立即镇压何川。

  要是大家都那么干,那还要史书干嘛,几百年之后,到底相信哪个?

  有些武将也不喜,手段太阴损歹毒了点。

  焦点又重新回来了,和上次大朝会一样。

  对于何川这个人,到底该怎么办?

  朝堂很安静,侯君集还把脑袋往后缩了缩。

  李靖也沉默不语,不管这战斗怎么打的,宇文崇嗣也算名将之后,还是有一定实力的,两万打五百,人家不损一兵一卒,有点太儿戏了。

  文臣都看房玄龄,武将都看李靖。

  一文一武,一个出主意,一个去围剿,刚刚好。

  这讨论有点尴尬,房玄龄思考了一会儿主动说道:

  “陛下,此人做事鲁莽,虽做了些荒唐之事,但没有谋反之心。”

  “突厥来犯就在眼前,不宜节外生枝,剿不如抚,此人致孝,不如先给他母亲一个诰命。”

  “不可!”立即有御史反对。

  “此人无耻至极,做的每一样事都是杀头灭族的大事,不追究也就罢了,怎么可能再去封赏,朝廷颜面何在?”

  李靖也觉得这是个巨大的隐患,出班奏道:“此时的五千私兵还没战力,一万人马足矣剿灭,假如再给些时日,又会是五个八风营,到时恐怕需要十万兵马了。”

  “陛下,天地虽有不同之道,然有其仁,仁者,宽也。此人不行仁道,必不得天道,天下万民将共伐之。”

  礼部尚书李纲愤愤不平的说道。

  李二把孙思邈和甄权联名递来的奏折死死地压在手下,面无表情。

  这奏折房玄龄也是看过的,对此,也只能装作不知道。

  众人开始各抒己见,是抚是剿,争得不可开交。

  最后还是李二发话。

  “先按照房爱卿所说,此事打退突厥之后再议。”

  回到后殿,几个心腹大臣也自觉跟了进来。

  “朕心有点难安!”

  李二首先定下了基调。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心里一咯噔,这是下定决心要剿了。

  既然老大已经给了目标,那就开始想对策吧。

  “陛下,此子在东都搅动风云,还得罪了太原王家,世家必然已经出手。”

  “那群老狐狸,肯定是等着朕出手呢。”李二捏着眉心说道。

  “如果贸然行动,必然会让其警觉,必须一击必杀,才是上策。”

  “兵不再多,再于精,必须是精兵强将才行。”

  “可是东都的兵马已经抽调的差不多了,此时去哪调集?”

  忽然,大家同时想到了一个人,翟长孙,他和张士贵共同训练了一支五千人的秘密部队。

  这时,杜如晦打断大家的议论说道:

  “陛下,此时不宜打草惊蛇,突厥来犯就在眼前,不可分心,此时应加大封赏,一方面向世家表明朝廷的态度,一方面稳住何川。等打退颉利之后,再从各道调集军马,为时不晚。”

  大家都知道杜如晦的判断,只要他发话,这事就定死了。

  可是李二的表情不一样了。

  “陛下,何事?莫非?”房玄龄问道。

  “不瞒诸位爱卿,前些时日,朕派已经派出了玄甲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