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权在握:从办事员开始

第153章 辆桑塔纳,3辆小货车(1/2)



别了郑斌,陈平到六渡桥百货店,坐上运送罐头的公交车,回村里接了二哥陈着,然后回来了凤山镇。
  到凤山镇的时候,时间已经比较晚了。
  将陈着的行李放到宿舍里,陈平和陈着两个人摸黑到了农具厂,跟罗世平见了面。
  三个人就在农具厂里,坐在小板凳上,中间有一张简易的木桌,上面放了些瓜子,花生,还有米酒。
  “欢迎陈着同志的加入,有了你的加入,自行车场肯定会扭亏为盈,生产的自行车一定能够畅销全省。”罗世平举起米酒碗,跟陈着碰了一个。
  “凤山镇虽然穷,但是有不少的特产,你肯定会喜欢上这里,对了,陈着到这边来还没有地方住吧?厂里就有空的房间,我让媳妇给你收拾一间,你就住在这里。”
  “厂里的职工不多,吃饭都是各回各家,自己吃自己的,你不方便,吃饭就到我家里去,不用见外,以后合伙做生意,那就是一家人。”
  罗世平非常热情,将陈着的居住和饮食方面都安排到位。
  “给他收拾个空房间,住下来就行,吃饭的话,这两天先麻烦你们,后面就自己生火做饭。”陈平说道。
  “抽个空,最近这两天你们就一起去市里,将公司给注册了,另外再将市面上所有的自行车都买一辆回来,好好研究研究,看看怎么设计,怎么搭配,能让自行车更结实,更受顾客喜欢,更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更能节省成本。”
  有学习参考的模板,自然参考着会更好。
  “注册公司?”罗世平对这方面不太了解。
  “注册公司,名声会更加响亮些,显得更有实力,如果有单位想要大批量的批发自行车,公司会更加吸引人。”陈平道。
  “那行,就听你的。”罗世平点头。
  他这方面倒是干脆,决定找陈平拿主意,那么很多地方陈平提的建议,哪怕他不懂,但是问过之后,只要陈平的理由合适,他就不再多怀疑。
  陈平将郑斌合伙的事也说了,没多大意外,罗世平也同意了。
  除了陈平,没人意识到自行车往后实际能走多远,对于已经负债累累的罗世平,只要是能帮助他改善局面的建议,基本都同意。
  最终成立了凤山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并且以该公司为担保,从信用社借了1万块钱出来。
  有了这1万块钱,郑斌联系到了一些配件供应商,拉来了不少低成本的配件。
  生产自行车的条件成熟了。
  虽然是公司,但干的还是小作坊一样的事情,只不过是流水线性质,更加能提升效率,原本不到10个人的农具厂,也扩张成了二三十人的自行车公司。
  时间一晃,过去了3个月。
  李家良这边传来了好消息,长江罐头厂的肖兴汉,还有另外两名技术人才愿意到凤山镇罐头厂工作。
  不止如此,肖兴汉还凭借自己的关系,为凤山镇罐头厂拿到了两套先进的生产罐头设备,都是进口的!
  价钱比原价要低不少,几乎是半买半送!
  罐头厂,会议室内。
  陈平,熊安民,李家良,肖兴汉,还有其他几名罐头厂的骨干成员都在。
  “产品得要不断的优化,而且罐头的种类也要不断的丰富。”陈平说道,“除此之外,还得要通过营销的手段,让罐头厂的产品,包括罐头厂的名气更进一步。”
  “现在有了新的生产罐头设备,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了,可以着手下一步的营销工作了。”
  开这个会,主要就是为了下一步的营销做准备,让凤山镇罐头厂名气更加响亮!
  “小陈领导,你就说吧,我们都听你的。”熊安民说道。
  李家良也点头,“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先前罐头厂的销售量,一天能有6000件的时候,非常高兴,但是时间一长,却又觉得远远不够,兴奋劲没了。
  总是在6000件上下,不能突破,让人有些沮丧。
  人都是贪心不足的,肚子吃不饱的时候,想着能吃饱饭就满足了,等吃饱了饭,又想着要是能顿顿吃白面该多好,等白面吃的时间长了,又想着大鱼大肉。
  做生意也是类似的道理。
  不过这却不一定是坏事,对现在的收益不满足,才会有继续将罐头厂经营更好的冲动。
  “咱们还得要打广告,也是在电视上面打广告,却不是在省台,也不是在市台,而是在央视上面打广告。”陈平道。
  央视在全国的大部分省份都能播出,覆盖范围比省台要广的多,效果自然也会大不少,最为关键的是,现在的央视对广告的重视程度不高。
  这意味着能以较为低的成本,在央视获得打广告的机会。
  可以说,近几年是在央视打广告的黄金年份!
  成本低,效果高!
  等过几年,央视的广告效应被人察觉后,会诞生一个又一个的标王!
  十几万块钱丢进去都听不到一声响,至少是以千万为单位的广告费用!
  像是孔府宴酒,在1995年以3千万拿下央视的广告标王,仅仅过了一年,1996年,秦池酒则是以两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