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迷案1985

1(3/4)

队长室”“内勤室”“一中队”“二中队”等字样。
“看来老刑侦科的队伍也壮大了啊。”冯凯心里想着,却不知道自己该进哪个门。
突然一阵笑声从“一中队”的房间里传了出来,吸引着冯凯推开了这一间的房门。
房间里,一个长相格外帅气的高个儿小伙子穿着整齐的警服,正斜坐在一张办公桌上,挥舞着双臂,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在他的面前,围坐着七八个人,有男有女,也都穿着绿色的警服,边听边笑着。
冯凯辨认了一下,这个被围在中央的年轻小伙子,自己并不认识,但是他那浓眉大眼、利索的小平头和一笑就会出现的酒窝,给人一种阳光温暖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冯凯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大男孩。
更何况大男孩坐着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用石膏做的外国男人的头像,在冯凯的记忆里,那不是“大卫”就是“思想者”。这个雕塑给大男孩平添了几分文艺的气质。
“哟,凯哥来啦!”大男孩从桌子上跳了下来,朝门口的冯凯招了招手。随着桌子的晃动,石膏头像也晃动了两下,冯凯下意识地以为它会掉下来摔碎。
也有几个听众站起身来,回头朝冯凯点了点头。
“哟,咱们的大功臣啊。”一名男警说道,“顾大不是给你放了两天假吗?”
冯凯看了看纷纷回过头的众人,刚才说话的那人他认识,是以前刑侦科的肖骏。冯凯曾经还和顾红星一起通过肖骏爱人小梁的关系,从公安局仓库里找到不少被遗弃的装备。除了肖骏,冯凯还认出了另一个曾经的同事秦天。当年还被称为“小肖”和“小秦”的这两位,此时也已经接近40岁了,比记忆中的样子要成熟了许多,但说话的语气倒还是一模一样。其他同事,则都是年轻人,应该是他“不在”的这几年引进的新人了。而那些冯凯比较熟悉的老同志,比如穆科长、侦查员陈秋灵、法医老马,都不在其中。冯凯估计,要么就是退休了,要么就是出于年纪原因,调去了其他后勤部门,退居二线了吧,想到那几个可爱的老头儿,他心里不禁升起了一丝怀念。
还有,刚才肖骏称呼的“顾大”,应该就是顾红星了吧?算起来,顾红星也才20多岁,这么早就当了刑警大队长,看来他不在的这些年里,顾红星依旧是功劳不断啊。他们称呼自己为“凯哥”,说明自己并没有什么职务。也好,无官一身轻嘛。
“哦,放什么假啊。我们警察什么时候放过假?”冯凯笑着说。他心想,不管对哪个年代的警察来说,放假都是奢望。
“所以凯哥你这是闲不住啊。”帅气的大男孩说道,那枚酒窝在他的脸颊上格外显眼。
“你们继续聊,继续聊。”冯凯挥了挥手,做出一副不经意的模样,假装在办公室里溜达着,实际却在观察着办公室的摆设。
这间办公室,就是以前冯凯和顾红星所在的办公室,只是里面经过装修,而且所有的家具都已经置换一新,看起来要整齐多了。办公室里有四张桌子,在房间的两侧摆设着,椅子上还有用红油漆写的“一组”和“二组”。看来一中队仅有的四个人,都要分成两组来办案,才能基本满足办案需要。
“肖队,你不知道,那场面,绝对是你没见过的。”大男孩继续侃侃而谈,“现场有一万五千人呢,都在一起跟着音乐跳舞。”
看来肖骏是一中队或者二中队的中队长。
冯凯走到大男孩坐着的那张桌子的隔壁,翻了翻桌子上的书。书的扉页,写着一个英文字母“K”,显然,这就是他的桌子了。看来,他和大男孩两个人组成了一中队二组。
“你说的那个乐队叫什么来着?”肖骏问。
“‘威猛乐队’。”大男孩说,“你知道吗?票价是5块钱,但是实际上炒到了40块!”
“40块!”一名女警说,“那可是我们半个月工资!”
冯凯做出漫不经心的样子,耳朵却一直竖着听着大家聊天。看来年代果然不同了,过去了几年,工资也涨了不少。按这个女警的说法,工资已经有每个月大几十块了,比当年去警校的时候每个月二十几块要好多了。
“40块!能买二十几斤猪肉了。”肖骏惊讶道。
“能买30斤鸡蛋!”女警笑着说,“十张票就能换一台冰箱了!太可怕了!”
“小叶,我预言,以后这种叫作‘演唱会’的东西会越来越多的。”大男孩说。
那个叫小叶的漂亮女警摇摇头,说:“再多我也买不起票。”
“那是,那可不能跟俊亮比,他家里条件好,连‘燕舞牌’收录机(4)都有。”秦天说,“是吧,俊亮,你不用买票,你直接买磁带不就可以了吗?”
“磁带也要10块钱一盘呢。”大男孩说,“不过在家里听磁带,和去现场听演唱会,那感觉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啥不一样呢?”秦天耸了耸肩膀。
这一番谈话,让冯凯激动了一下。这个叫俊亮的帅气大男孩口中所说的“威猛乐队”在北京开办的演唱会,也是国内第一场演唱会,当时一票难求,现场气氛热烈,观众情绪高涨,很多报纸都报道了这一盛况。而冯凯之所以知道这一场演唱会,是因为陶亮恰好出生在这一天。长大后,陶亮还经常听自己的父母提起。
这一天是1985年4月10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