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征途

第892章商议的艺术(1/2)



  按照规定,如果明确召开班子成员会议,某个班子成员因故不能到会,一定要向张东峰进行请假。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因为私事,例行的做法是班子成员向市委办公厅进行通报,不一定要向市委一把手进行请假。
  张东峰和任兴平之间通话是真实的,而任兴平主动给张东峰打电话却不是事实。张东峰有意将某些话反过来说,这就是一种说话的艺术。
  当然,没有人会去计较是张东峰主动打电话给任兴平,还是任兴平主动打电话给张东峰。
  毕竟任兴平是市委副职领导,主动给张东峰打电话,于情于理都说的过去。
  任兴平的父亲在省城住院,他本人前去照顾几天,向市委办公厅请假还是向市委一把手进行请假,都说得过去。
  这些细节,没有人会去较真,甚至不会考虑到底是张东峰就汪俊能的任命向任兴平征求意见,还是任兴平主动提名。
  大家需要了解的是任兴平对此事的明确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
  现在看来任兴平对于这个提案,显然是同意的。
  张东峰正因为有了这个保证,才会说出这番话,让人觉得,任兴平是主动提名,而不是被动接受。
  周潜龙在通常情况下,他的手机是调到震动,而他的手机,很可能是整个义东市最忙碌的手机之一。
  他做着记录工作的同时,手机不断地震动。每次震动,他都要拿出来看一眼,以免漏过重要电话。
  手机再次震动的时候,他拿出来一看,是任兴平专职秘书打来的电话。知道这个电话非常重要,周潜龙便将身子弓到桌子下面,小声地接听。
  专职秘书把电话交给了任兴平。
  任兴平在电话里说道:“周秘书,我已经去过省财政厅,分别见了几个主要领导。省财政厅的意见很明确,只要汪俊能同志本人同意,他们都没有意见。”
  一般来说,某个人下派挂职锻炼,可能有考虑提拔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却在于暂时还无法提拔,只能采取一种迁回的方案。
  既然暂时不能提拔,换句话说就是提拔有一定难度。现在既然挂职的地方能够进行安排,实际上解决了省财政厅的难题,何乐而不为?
  周潜龙问道:“要不要让领导接听?”
  任兴平说道:“现在他们正在开班子成员会议吧?你告诉他就行了。”
  周潜龙挂断电话,站起来,走到张东峰身后,弯下身,附在他耳边轻声说起了任兴平的意思。
  只是张东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面无表情,也没有任何动作,很难判断他对这个消息的态度。
  周潜龙说过之后,迅速回到座位是,继续进行记录。
  张东峰接着说道:“组织部的提案,只是方案之一。因为这件事情的特殊性,我们选拔同志,一定要选准,要吸取教训。”
  “我听说当时关于戴建义的任命,曾有很多同志反对。事实证明,这些反对的声音是对的。”
  “戴建义确实是没有选准,确确实实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次我们为清元县配备班子,尽管时间非常紧,但我们的标准不能松。”
  “怎么样?除了组织部的提名,大家还有没有理想的人选提出来讨论?”
  此前,确实有些声音,比如李玉河的提议等。可奇怪的是,此时这些声音竟然没有了,会场出现了暂时的安静。
  坐在一旁的周潜龙暗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可能与汪俊能被提名有关。
  如果组织部提名的不是汪俊能,而是别的人,与樊子平相比,优势就不是太明显。
  相反,汪俊能却不一样,他既有省财政厅下派的背景,又在清元县工作了一年多时间,政绩还是非常显著的。
  尤其重要一点,他在整个义东市没有派系背景。如果没有人提名,谁都不可能考虑到他。相反,一旦有人对他进行提名,谁都不会觉得自己损失了什么。
  张东峰看了看与会人员,说道:“大家都谈谈吧。”
  徐华晖第一个表示意见:“在目前形势下,我觉得组织部的这个提名,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是审慎的、严谨的、也是最好的。我同意。”
  谢开朗接着说道:“这几天,我的耳边一直不清静,前来说事的人很多,说什么话的都有,其中游说某某人担任一把手的最多。”
  “市委的决定还是很正确、很及时的。清元县班子确实需要特事特办。坦率地说,我私下里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想到汪俊能同志是省财政厅下派的挂职锻炼干部,我最终没有把他纳入考虑范围。”
  “今天,组织部的这个提名,让我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我完全同意组织部的提名。”
  钱安澜是义东市纪委一把手,对于清元县班子的情况,他更了解一些。他原以为会提名樊子平,已经做好了投反对票或者弃权票的准备。
  现在提名的我选竟然是汪俊能,他也像谢开朗一样,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觉得组织部的这个提名,或者说张东峰的这个考虑,确实具有大局观和公正性,于是他表态同意。
  义东市政法委一把手林乐安的处境有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