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断案实录

第四百二十四章:范县(1/2)



对于自家弟弟和薛如英分开,窦兴成乐观其成,拍手称快,这样最好,他早就看出来崔叙等人不是善茬,就算去江南也定有要事,自家这个弟弟傻乎乎的,几句话就能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还是离远些为好。

“知道了,知道了。”窦玉成不耐烦极了,这样的话窦兴成都和自己说了好几次了,他听都听腻了。

他见自己兄长还要说话,连忙扒开人群,像一只泥鳅一样钻了出去,往薛如英的身边走去。

薛如英正和众人依依告别,桑蓁抱着她哭的稀里哗啦,见窦玉成到来,她怔了一下,笑道:“一路保重。”

窦玉成抿了抿唇,看着她憔悴又明艳的笑脸,讷讷道:“你,你也保重。”他知道,这句话之后,他们不会有再见的一日了,终究是错过了。

初春的太阳温暖又和煦,清风徐来,春回大地,仿佛在告诉世人,莫要辜负着美好的时光。

在崔叙等人离开不久之后,大队人马再次从太原出发,太原的百姓只看见几辆被包裹的严实的马车从城门陆续离开。

太原府尹亲自将他们送到城外数十里。

后史书记载:永绩十年春,仆固俟斤从太原抵达长安,面见圣人;同年,仆固使臣入朝,双方经过长达半年的谈判,仆固部落宣布归顺大兴,归属朝廷调遣。

永绩十一年,大兴与突厥部落再临战乱,此战长达三年之久,双方死伤惨重。

永绩十三年,大兴在河东道以北之突厥领地设置第一个都护府,正式领辖突厥。

永绩二十一年,突厥可汗宣布对大兴称臣,上岁纳贡,以求大兴庇佑。

后,大兴共设立六大都护府,对大兴边境的突厥、回纥等族进行管辖,大兴边境迎来长久和平。

这些都是后话。

……

从太原城出发到江南,要经过好几州府,若是从陆路出发,则要经过无数山林官道,不但路途遥远,而且险象环生,思虑再三后,崔叙决定从水路出发,一路南下。

先从太原到魏洲,再转道水路,途径板渚、汴州等地一路到达扬州,这是最快的路线。

不过这条水路也是最贵的,这个时候的水路船运十分发达,价格昂贵,桑榆粗略地计算一下,来往一趟抵的上她大半年的俸禄。

好在这次由崔叙全盘包了,才让桑榆有机会见识到这个贯通南北、美誉天下的京杭大运河。

在经过了几天奔袭之后,他们在上元节的前两天到达了魏洲,他们要在这里住宿两夜,一方面是因为崔叙需要去安排船只,另一方面是为了等还未到达的宋溪亭。

宋溪亭因为好友的热情相邀,早早跑出去太原城玩了,在出发前夕派人递来消息,说是叫他们先走一步,等到魏洲之后在会合。

他在外面晃荡惯了,也没人能管得住他,只能随他去了。

众人到达魏洲的范县,安顿之后,崔叙带着秦伯去安排船舶了,剩下的人则各自游玩,

范县并不大,原本是个贫瘠的小村落,前朝的时候,因为要修建大运河的关系,这里征调了许多百姓,长期的劳作让这里的人死的死,伤的伤,一度人口萧条。

直到先帝登基后,停下了修凿事宜,才让这里得以喘息,那时候的运河修的了一半,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朝中意见不一,有的主张就此打住,有的则想着继续修下去。

先帝想了大半年,最终咬咬牙,从国库里匀出了不少银钱,将运河修了下去,这才变成了如今的大运河。

而这座城镇也因此水涨船高,成了连接南北的交通枢流,百姓的日子也渐渐好过起来。

如今这座城镇不但有本国客商,连日本、高句骊、新罗等国的使节也来往其中,可谓是繁荣昌盛。

“这倭国可喜欢咱们了,每年来此学习的人不计其数,他们什么都学,什么都看,听说连皇宫都准备比照咱们大明宫来。”周良才摇头晃脑地解释。

似乎每到一个地方出来溜达一圈已经他们的传统了,桑榆、窦玉成、周良才组成的三人小组外加一个闲着没事的桑蓁一起,溜达在大街上,对着人群指指点点。

“我不喜欢这些倭人。”窦玉成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都是一群虚伪的家伙。”

“不能吧?”周良才道:“长安的人可喜欢这些倭人了,说是他们知礼上进,哪怕是寻常百姓也能放下身段请教。”

窦玉成“切”了一声,“什么知礼上进,他们就是一群伪君子!对我们这样也不过是因为咱们国力强盛罢了,你见过他们对高句丽使节这样吗?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儿!”

窦玉成常年混迹长安,他见到的各国使节多了去了,越是肮脏的地儿,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他见过不少倭人欺凌百姓的样子,而且他每次和他们打完架,他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他又是道歉又是行李,凭白叫他恶心。

桑榆也叹了一口气,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知礼”的岛国民族,会在未来给这片土地以致命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