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第四百二十七章 热热闹闹,冷冷清清(1/2)

  天亮和靳小琪的婚事虽然匆忙,但总的来说还算顺利。

  婚事尘埃落定,紧接着又要忙活过年的事。

  本来按李天明的想法,靳小琪刚过门,天亮探家又待不了几天,过年的事就不让靳小琪动手了。

  可刚从坟地回来,靳小琪就换下了新衣服,跟着宋晓雨、小蓉一起忙过开了。

  和面蒸馒头,给鱼、肉过油,厨房里的这些事,靳小琪如今都能拿得起来。

  “嫂子,我没那么娇气!”

  听靳小琪这么说,宋晓雨也就没说什么。

  这些天一直忙活天亮的婚事,过年还有好些没准备呢。

  到了晚上,宋晓雨对着李天明把靳小琪好一通夸。

  李天明都看在眼里,自然知道弟媳妇是个好的。

  兄弟两个能不能处得好,在他们自己,也在妯娌之间。

  “村里人情往来的事,平时你多教教,天亮现在也算是顶门立户了,有些事千万别落下了,让人挑理。”

  “不用你说,我都知道!”

  宋晓雨裹紧了被子,只露出一个头。

  越到年根底下天越冷,今天这雪下得虽然不大,可却带着冰碴儿,打在人身上就是一个激灵。

  “还有个事,得和你商量,小琪头一年在家过年,年初二摆桌,那个……”

  李天明知道宋晓雨要说啥,也不说话,只是看着她。

  看到李天明的反应,宋晓雨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按规矩,新媳妇头过门头一年,关系近的都要请客。

  李天明是大哥,自然要在家里摆上两桌,把叔伯都请来。

  宋晓雨和李天明结婚那年,李学工和李学农请客,当时也都叫了李学成。

  “和小琪说,对……他,用不着多费心思。”

  随着李天明在村里的份量越来越重,他已经不是很在意村里人的看法了。

  就算是有哪个老脑筋的,死守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种狗屁规矩,也不敢当着李天明的面乱嚼舌头。

  李天明和李学成这对父子的关系,宋晓雨这么多年也早就看明白了。

  “睡吧,明天还得早起去祭祖呢!”

  转天,雪终于停了,昨天夜里西北风吹了一夜,路面上结了一层冰,稍不留神就得卡个大跟头。

  天亮一大早就到了,等李天明起来,已经把祭祖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走吧!”

  李天明裹紧了大衣,招呼着天亮出发。

  村口这边,李学军等人陆陆续续的到了。

  他是昨天夜里带着天满几兄弟过来的。

  坟地里,烧完纸钱,进了供香,众人在三老太爷的带领下,整整齐齐的跪倒在地。

  “一叩首!”

  “二叩首!”

  “三叩首!”

  “四叩首!”

  李学军和李学庆上前,扶着三老太爷起身。

  自打入了冬,三老太爷的身子骨也不灵了。

  今天坚持着来祭祖,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辞路。

  “三爷,您得多保重啊!”

  李学军看着三老太爷目光焕然,精神头明显大不如前,也不禁忧心。

  老李家就剩这么一位活祖宗了。

  三老太爷摆了摆手,开口说话,语力都不足了。

  “别操心我,你们都好好的,学军,天明要是遇到事了,多帮帮他,咱们老李家以后全都得指望他。”

  李学军忙点头:“您放心!”

  “回吧!”

  三老太爷说着,转头看向老祖坟的方向,用足了力气喊道。

  “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喽!”

  又是一年了。

  从坟地回来,家家户户也热闹了起来。

  人们都在为过年做着最后的准备。

  这一年虽是多事之秋,但过年可不能马虎了。

  该准备的,那一样也不能少。

  李天明坐在炕上,怀里抱着振兴,甜甜在一旁围着他转,至于振华,早就不知道和小五跑哪去了。

  “还没算明白呢?”

  小蓉正掰着手指头,算明天年夜饭,能摆上桌的菜。

  “16个,哥,是不是太多了?”

  “不多,你二嫂头一次一起过年,要丰盛些。”

  小蓉听了,也就没再说什么。

  “初二请人,我算了一下,两桌怕是坐不下。”

  宋晓雨走了进来,把正偷偷溜下炕的甜甜又给拦了回去。

  外面太冷,就没让她出去,小丫头老大不乐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