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克苏鲁不相信末日

第17章 怎么什么储备都有啊?(1/2)

  倒计时——二十八天。

  2*30年5月18日。

  天气,阴。

  苏寻的末世求生手册已经完成了初稿,与此同时根据他之前提出的需求,专门用来盛放这本生存手册的箱子已经设计成功并投入生产。

  有人将样品带到了办公室,苏寻亲自过去看了一眼。

  “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构造。”

  负责这方面的办公室成员为苏寻解释道:“我们认为苏顾问所提及的灵力冲击属于一种大范围高强度的脉冲辐射,与EMP电磁脉冲有一定的相似性。”

  “现在只要保证这个箱子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关闭状态,受到高强度辐射损毁后闭锁结构失效并自动打开,就可以保证箱子里的东西只会在大灾变之后被人拿到。”

  苏寻点了点头,认可了对方的思路。

  不过把灵力冲击理解成电磁脉冲其实有一定问题,它对电子产品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主要还是它对现有的电磁环境会造成巨大干扰。

  只有较精密的电子产品才有被损毁的风险——主要是芯片,一般的东西还是能顺利熬过去。

  这个思路是可行的,只是方法或许应该调整。

  “这样,给它加一个通讯模块,我们借用全国范围内的基地通信设备向这个箱子发送一个信号,信号中断则箱子打开。”

  后续手册的分发肯定不能全都指望这个箱子,或许还需要其它办法,但使用它,可以比较放心的提前将这些资料散布到更广大的基层去。

  “唉,可惜大灾变发生之后很难再进行空投,否则会省力很多。”

  “苏顾问,我认为如果在生存基地配备一些航电改造程度低的直升机,是可以对基地周边地区进行辐射的。”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飞机的问题——不单单在于航电和飞控系统的受损以及高空罡风的影响,还有一个问题在于,人类的飞行器很难对抗变异动物,虽然这些变异兽撞到飞行器上自己也可能会死,但飞行员肯定也活不下来。”

  提出看法的人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之后一拍手:“苏顾问,你觉得用无人飞艇怎么样?”

  “飞艇?”

  “是的,结构简单,载重量大,成本也低,我们可以将其在大灾变前升空,上面安装类似这个箱子上的结构,一旦大灾变开始就自动向下空投物资!”

  说起这话,那人眼神越来越亮:“即使相关结构失效了也没事,当飞艇升高到罡风层,不会像飞机一样整个解体,它的浮力结构会率先被摧毁,下方的吊篮会坠落,我们只需要确保它坠落的时候可以把里面的物资抛洒出来就行了!”

  “如果以这种思路的话,我们甚至不需要真正的飞艇,用热气球也可以做到!”

  苏寻有点目瞪口呆,自己这帮同事真是一个比一个有才,短短片刻就想出方案解决了自己一直困扰的问题。

  “飞艇和热气球制造起来也并不简单吧?”

  “没事。”那人浑不在意地摆摆手,“飞艇这些年用的不多,但我们一直有技术储备,至于热气球,东盟可是生产热气球的行家。”

  “这东西又不复杂,只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改造就可以马上投入生产,苏顾问如果觉得这个方案可行,我马上把它整理出来提交给生产那边的同志,论证通过之后早日投入生产!”

  “我没问题。”苏寻点了点头,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心中感叹。

  这就是集体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终有极限,倘若让苏寻自己面对末世,他恐怕拼尽全力也救不下几个人。

  现在呢?一个问题出现,很快就有新的想法被提出,转头这个想法就获得了落实,最迟不过两个小时之后,相关的图纸就会出现在生产车间。

  在这个庞大的工业国全力以赴的支持下,夸父计划顺利被推进下去,末世是一堵横亘在全人类面前的绝壁高墙,而历史的车轮——正要将这面墙撞出一个豁口,一条生路。

  像这样的计划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被提出,当天下午,又有人带着另一件制品来到了逐日项目办公室。

  “这就是……基于常温超导体制造的通讯设备?怎么会这么大?”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差不多有电脑机箱那么大的机器,外表看上去有点像老式收音机,上面还带有旋钮和小碗似的天线——这压根不像是2*30年的造物,要说1930倒是还有几分可能。

  带它来的是个穿着白大褂的圆脸姑娘,年纪看上去比姜怡还小一些,她拍了拍这笨重的机器,解释道:“虽然根据资料来看超导体可以解决灵力干扰的问题,但毕竟现在没有这个条件进行验证,谁都没法保证它不会出现问题。。”

  “加上我们也是第一次用这种材料制造通信设备,所有设计都是从头再来的,在尽量避免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