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第441章 昏招(1/2)

  “玄宗?”

  李隆基闻言大怒。

  “朕不当玄宗!”

  “李白你好大的胆子,简直是在侮辱朕!”

  “朕这一生铲除韦氏、太平公主,拨乱反正,振兴大唐,创造开元盛世,难道当不得一个中宗或者圣宗的庙号?”

  “给朕上玄宗,埋汰谁呢?这个会议朕不参加也罢!”

  李隆基大发雷霆,作势欲走,李瑛急忙上前一把挽住,赔笑道。

  “父皇息怒,李白昨夜宿醉现在还没醒酒呢,你是圣人,休要和他一般见识。

  等父皇将来殡天之时,你的庙号自然会由满朝文武来决定,岂是一人之言可以盖棺定论。”

  李瑛嘴上规劝,心里却悄悄给李白点了一个赞。

  还别说,太白先生还真是人间清醒。

  不想要“玄宗”这个庙号是吧?

  那我将来给你上两个,一个真宗、一个玄宗,合起来就是“真玄”。

  在李瑛的劝慰下,李隆基这才消了气,重新落座。

  会议继续进行。

  张九龄一脸不解:“这安禄山何许人也?为何老臣之前从未听闻此人的名字,却一跃成为了手握重兵的节度使?”

  “是太上皇提拔的。”

  李瑛虽然当时答应了举荐安禄山做平卢节度使,但还没开口,李隆基就直接任命了,所以这口黑锅得他来背。

  而且,李瑛认为自己迫于当时的局势,举荐安禄山不得已而为之,不能因为现在的局势就否定当初这一步棋。

  那时候,李隆基一言九鼎,想要弄死自己就跟碾死一只蚂蚁般轻松。

  李瑛为了自己的将来,只能埋下安禄山这颗棋子,万一自己始终无法掌权,那就熬到安史之乱学李亨。

  这就好比你某天走了狗屎运,中了双色球大奖,不能认为当初投资开店铺是个错误的选择。

  因为大奖你不一定中,但是不开店铺一定会饿死。

  如果说错误,李瑛认为当初把李璘发配到辽东才是一步臭棋,这个责任应该由自己来背。

  去年夏天,李瑛在长安城北遇刺,经查明乃是李璘豢养的死士所为。

  此事惹得李隆基龙颜震怒,降旨把李璘贬为庶民,当众绞死于长安东市。

  当时李瑛手中毫无任何权力可言,手底下除了一个开元诗馆就是新开的“皇家戏苑”,甚至为了搞钱与汪伦合伙卖西瓜。

  李瑛担心自己背上逼死兄弟的恶名,也为了塑造自己“仁义”形象,于是主动向李隆基求情,求他赦免了李璘的死罪。

  李瑛现在想来,这一步棋走的实在太臭。

  如果李璘只是个普通的兄弟,那饶他一命倒也没什么,可历史上的李璘就不是个安分的主。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仓皇逃出长安,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册封永王李璘为荆州大都督、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采访使,召集兵马,北上勤王。

  没想到李璘手里有了兵权之后并没有如李亨所想那样为国效力,而是打算趁着安史之乱割据江左。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招兵买马之后,李璘率领水师离开江陵,顺江而下直取扬州。

  此刻坐在酒席上的李白,那时候就曾经选择辅佐李璘,成为了李璘麾下的谋士,并因为此事遭到牵连下狱。

  只可惜李璘志大才疏,不到三个月就兵败身亡,死在逃亡岭南的山路上。

  但在李亨驾崩之后,继位的李豫却为叔父李璘平反,说他从荆州下扬州的军事行动是为了渡海进攻幽州,并非谋反。

  但不管李豫为叔父翻案是何目的,李璘与朝廷对抗,纵兵进攻扬州、斩杀丹徒太守,却是不可改变的谋反事实。

  李亨比李璘大了七八岁,如同养父,一直把李璘带在身边抚养,因此才无比信任的册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让他手握兵权,这是其他兄弟无法享受的待遇。

  但李璘依旧没有知恩图报,反而与兄长李亨决裂,也惹得太上皇李隆基下旨讨伐他这个叛逆,由此可见李璘绝非善茬。

  这样的一个刺头,却因为李瑛的一念之差,将他放过,方才有了今日的“张安之乱”。

  更让李瑛郁闷的是,饶李璘一命也就算了,自己昏招迭出,竟然又提议把他贬往辽东,让他结识了安禄山这个狼子野心的家伙。

  这样一来,李璘有身份有名义,安禄山有野心有兵权,两个家伙一结合,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但事已至此,这些事李瑛也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与外人道。

  更何况,天下大势瞬息万变,自己又不是造物主,难免犯错。

  为今之计,再自责追悔于事无补,迅速制定对策遏制李璘叛党的发展才是当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