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第659章 御驾亲征(1/2)

  “启奏陛下,仆固怀恩已经拔营撤退,根据来曜将军派遣的斥候追踪,其意图似乎是要从蒲板津渡河返回关中。”

  使者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长安,来到洛阳宫向李隆基禀报这个喜讯。

  “哈哈……真是太好了!”

  李隆基高兴不已,再次召集武灵筠、李林甫等人开会,决定明日便赶赴武关,御驾亲征。

  李瑛死了,长安城内人心惶惶,李隆基凭借过去的威望有极大的可能迫使大量旧部倒戈投降。

  李瑛才做了一年多的皇帝,根基浅薄,比起十三岁的太子李俨,这些王公大臣应该更支持李隆基做皇帝才对。

  “臣等恭祝陛下旗开得胜,早奏凯歌!”

  李林甫、裴敦复、王琚等大臣纷纷拱手为李隆基壮行。

  李隆基唯恐自己离开洛阳之后,武灵筠和李琦又在背后搞什么幺蛾子,因此决定带着李琦随军出征。

  “朕夺回长安后,二十一郎就是大唐储君,必须锤炼下他的能力,将来才能担当大任,继承朕的帝位。

  故此,朕决定带着二十一郎随军出征,也让他建立一番功勋,也好让天下的臣民心服口服!”

  李隆基不动声色的说道,试探着武灵筠的态度。

  李林甫也怕李隆基出征后李琦搞事情,大唐实在经不起折腾了,因此立刻同意李隆基的提议。

  “陛下所言极是,本朝太宗以军功继位,天下人心服口服,方才创造了贞观盛世。

  就算是李瑛这个逆贼,也有平定突厥的功劳,这才让他迅速获得了各镇将领,以及各地将士的支持。

  太子要想获得天下人支持,是时候跟随陛下上前线,建功立业了!”

  王琚和裴敦复也都异口同声的支持李琦出征,锻炼下他的能力,因为他执政的这一年表现的实在惨不忍睹,完全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武灵筠并没有猜到李隆基的真实想法,内心也对李琦的能力表示担忧,当即颔首同意。

  “既然圣人这样说,那就让琦儿随军出征。只是他还年幼,还望陛下莫要让他陷入危险之中。”

  李隆基抚须笑道:“过了年二十一郎就十七岁了,说起来也不小了,必须加以磨练。

  当然,他是大唐的储君,是朕未来的继承人,朕自然不会让他陷入危险之中。”

  会议结束,武灵筠去李琦居住的飞香殿让他收拾行囊,做好出征的准备。

  李琦闻言大发脾气,拒不出征。

  最后惹得武灵筠也动了怒:“你的能力一塌糊涂,再不锻炼,还想不想重新登上帝位?”

  “我的傻母后啊!”

  李琦抚膺长叹,“母后认为父皇夺回皇位巩固了朝堂之后,还会重新册立儿臣为太子吗?

  我告诉你,完全不可能,除了李瑛和儿臣之外,他又不是没有其他儿子!

  父皇可是个睚眦必报之人,我认为等他坐稳了江山,能够饶过咱们母子的性命就不错了,不要再傻傻的等他把皇位传给我了……

  他那番承诺也就骗骗母后,我才不信他!”

  听了李琦的话,武灵筠不由得哑口无言,陷入了沉默之中。

  但局势如此,她也没有什么选择!

  李隆基做皇帝还有可能念着旧情饶过自己与李琦,若是被李瑛擒获,那自己母子肯定会落得和李琮、李璘一样的下场!

  “儿啊,咱们别无选择,正是因为你父皇有可能会跟我们翻旧账,你更要随军出征,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逐步掌握兵权,如此将来才能自保。”

  李琦这才觉得母亲说的有些道理,思忖了许久,颔首道:

  “既然母后这样说,那将来如果李隆基不把皇位传给儿臣,你可要帮我再把他从龙椅上拉下来!”

  武灵筠苦笑着颔首:“你是阿娘唯一的儿子,阿娘不帮你帮谁?你放心,母后既然能废了你父皇一次,那就还能废他第二次!”

  “那儿臣明日随父皇出征。”

  李琦这才兴高采烈的答应了下来。

  就在武氏母子密谋的时候,李隆基再次来到袭芳院探望江采萍,并共进晚膳。

  “儿媳啊,父皇明日要离开洛阳一段时日,你在宫中好生照顾三郎和四郎!”

  李隆基摆出一副慈祥和蔼的表情,“有什么事就向黎敬仁求助,他会保护你们。”

  “多谢陛下!”

  江采萍端起酒壶给李隆基斟满了酒杯,“儿媳给你把酒斟满。”

  “来,坐到朕的旁边。”

  李隆基笑眯眯的拍了拍身边的方凳,要求江采萍靠自己近一点。

  “不可、不可!”

  江采萍连忙拒绝,“陛下是公公,采萍是儿媳,应该保持距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