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父北伐,刘禅率魏延奇袭长安

第132章 洛阳御前会议!(1/2)

  曹真一听。

  心中大骂曹休狡猾。

  心说当时对雍凉增兵提议是被你否了的。

  说夏侯楙、夏侯子臧和郭淮手下有二十五万雍凉大军。

  虽临时受些小挫仍足以对付诸葛亮。

  全国近一半精锐兵马都在雍凉兵团之中如再增兵恐怕有尾大不掉之势。

  现在关中局势糜烂却又把鞠踢给我。

  其实曹休所说也是实情。

  尾大不掉先不说是不是真有此事。

  就雍凉的兵马来说真就是集中了整个魏国一半的兵力。

  魏军自文帝曹丕称帝以来。

  兵力布置大可分为几部分。

  其一是防备东吴的南方兵团,这支军队保持在七八万兵马以上。

  长期驻军南方合肥、九江一带防备东吴孙权。

  这支兵马主要由大司马曹休控制。

  另一支兵马就是魏国投入最大的雍凉兵团。

  这支兵团本就是为了专门防备诸葛亮准备的。

  最初只有十多万人。

  可在诸葛亮备战之时,魏国也得到消息。

  这才在一年多之内不断加强这支兵马的力量。

  最后在开战之时整个雍凉兵马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万大军。

  一方面。

  是在文帝临终之时与他说过要小心的诸葛亮。

  别看现在三方之中蜀最弱可他对大魏的威胁要远远在东吴之上。

  此人能力非常。

  而且此人有统一中原恢复大汉之志。

  一再叮嘱让曹睿千万小心此人。

  另一方面是曹睿本人对诸葛亮的重视和防备。

  再有就是洛阳卫戍兵马有八万大军。

  北方驻塞军有数万兵马。

  最后还有一支兵马。

  也称荆州兵。

  兵力在有八万之众防备荆州南部的东吴大将陆逊和蜀军永安的陈到。

  同时也是做为司隶前方的屏障防备蜀国的汉中方向。

  大都督本是由大将军曹真兼任。

  可曹睿想要从曹真、曹休手中分权。

  后来就以曹真要留在中枢任职无法分身为由。

  把这支兵马的兵权分给了司马懿。

  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曹睿刚刚继位没两年要在军中安置新人用以制衡曹真、曹休。

  第二,在曹睿从老爹文帝手中接过皇位之时。

  武帝以家族起兵之时留下的隐患也慢慢体现出来。

  这些曹氏、夏侯氏的老宗族们几乎控制了大魏绝大部分的兵权和半数以上的财富。

  他们一个个都是跟着先帝或武帝们打天下的从龙之臣。

  身边都有一个庞大的势力在听从他们调遣。

  其手下心腹遍布整个大魏军中。

  这些人在文帝时期文帝就想对其进行打压。

  为此还重用司马懿、陈群等新贵之臣。

  以此来制约这些朝中日益强大的宗族势力。

  本来双方已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可随着文帝薨逝这一平衡再次被打破。

  本来受到打压的宗族势力再次崛起。

  而且大有越来越强之势。

  在曹睿刚刚继位之时他这个皇帝处处受到限制。

  甚至到了要用兵只能跟这些掌权之人商议的地步。

  要不然你这兵就用不成。

  其他事情也是,一旦动了这些人的利益事情就无法办成。

  想做点皇帝要做的事。

  只要一伤到老宗亲的利益就会被人处处针对。

  为此曹睿继位之后信心满满实行的几样政策纷纷夭折。

  要不是陈群与司马懿鼎力拥护。

  连先帝时期的选人之法都要被这些宗亲们把持。

  一家独大。

  这是曹睿这样的帝王所不能容忍的。

  把司马懿外放带兵就是曹睿夺兵权的第一步。

  这也是为何曹真、曹休等人次次在针对司马懿之时司马懿都能化险为夷成功过关。

  那是曹睿的一种制衡手段。

  他可不想让一家独大到时再养出一个董卓来。

  而此时大殿之内曹休把责任一下都推给曹真。

  这也是曹睿乐见其成的。

  他最怕的就是曹真与曹休这两人一个大司马、一个大将军联手控制朝堂。

  两人越是掐曹睿越是能放心。

  可近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