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父北伐,刘禅率魏延奇袭长安

第240章 司马懿与曹真暂时联手(1/2)

  这时曹睿看着那些大臣一个个群情激昂的请求发兵收回失地。

  曹睿脸上一脸平静如水的表情。

  心中很是明白。

  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之前诸葛亮打过弘农之时主张他迁都邺城之人。

  现在看着局势刚刚稳住。

  又全都一边倒的主张西进收复失地。

  曹睿知道这些人都是一些逢君之恶之辈。

  没有一个是真的知兵之人。

  曹睿扫向众臣之中。

  除了这些叫嚷着表忠心收复失地之人,剩下的就是满宠、曹真、司马懿这些少数清醒之人。

  正当曹睿想要说话之时却在人群之中看到一个沉默的大臣。

  此人低头沉目,一副老僧坐定之态。

  站于众人之中一言不发。

  曹睿知道此人是个知兵之人。

  平时从不曾在朝堂之上多言一句。

  可今日问他一问也无不可。

  “御史中丞,朕看你一直未发一言。”

  “对于今日所议是攻是守,不知爱卿有何看法。”

  那人转身出列先是一拱手,随之说道。

  “臣已多年不习兵事,对于前线战况也不了解,臣不敢妄言。”

  曹睿心中叹了口气。

  心说还是那样。

  可仍不死心的再次问道。

  “爱卿也是知兵之人,你对战事如何看有什么就说什么,朕恕你无罪。”

  “臣以为众大臣所说有理。”

  司马懿一听心中惊讶,心想现在不是用兵之时。

  刚想出言劝说,却看到曹睿那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马上明白过来曹睿只是想询问一下这人意见,没打算真听。

  其实陛下心中已有了主意。

  司马懿迈出的一条腿,又慢慢收了回来。

  “那你是赞成现在对关中用兵。”

  “臣不反对,可臣又觉得大将军与司马大都督说的也有道理。”

  曹睿心中无奈一笑,和没说一样,随之不再问他。

  而此时司马懿也趁热打铁说道。

  “陛下,现在用兵有四大忌我们不可不虑。”

  “爱卿试言之。”

  司马懿一拱手说道。

  “其一!”

  “张郃将军所率河北十万大军主力,一大半都是未经战阵之兵,仓促上阵恐怕不敌久经恶战之伪汉军。”

  “训练整兵需要时间。”

  “其二!”

  “我国与敌和亲,刚刚嫁去公主就又再动刀兵与情不合,恐怕为人诟病。”

  “其三!”

  “我国刚与伪汉议和,现在盟书字迹未干就再动大军讨伐之,理由为何,如何说服天下人。”

  “再说!”

  “那诸葛亮用兵岂非常人能比。”

  “在关中夏侯楙手中二十五万大军都未能挡住对方。”

  “潼关一战大将军曹真力战不敌,还被对方抄了后路占了弘农。”

  “如此我方才不得不签这城下之盟。”

  “嗯嗯……!”

  司马懿正侃侃说来。

  却听到另一列内的曹真嗓子不舒服的嗯了几声。

  这才接着说道。

  “也幸有大将军带着四万兵马于陕县挡住了诸葛亮十余日。”

  “要不然洛阳危急。”

  “接着大将军在诸葛亮大军撤回潼关之后。”

  “就曾想带兵渡过大河于风陵渡反其道而行之偷袭伪汉军侧翼仍中诸葛亮之计,当时是损兵……。”

  司马懿说着停了一下问向曹真。

  “大将军,当时你趁诸葛亮大军撤兵之机想偷袭潼关侧翼损兵多少来着,是三千还是五千?”

  此时曹真手中要有把剑,恨不得把司马懿砍成两段。

  心说这司马懿时时刻刻都在想着阴自己一把。

  这种事朝廷早已知道,用得着你在这里重复吗。

  司马懿看着曹真不回答这才不动声色接着转移了话题。

  “现在大军军备不整,十五万大军要分兵守住弘农、函谷关几处隘口。”

  “还要于后方陕县、渑池留兵驻军。”

  “这样算来,进攻潼关的兵马能调用的恐怕就只有不到十万之众。”

  “而据我军所探之情报。”

  “诸葛亮所部在关中的兵马仍有十几万之众。”

  “仅是潼关一线就有不下六七万兵马。”

  “更有张飞之子张苞、关羽之子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