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141章 乡试上的试探(1/2)

  虽然号房空间有限,但是王清晨本就年纪不大,个子不高,所以甚至不用蜷身便可以睡下。

  八月中的夜晚已经有些凉意,一张皮子当垫子,一张皮子当被子,温暖而闲适。

  带好眼罩、耳塞,他便沉沉睡去。

  这一觉王清晨睡得清明,而有的学子明显没有规划。

  即便夜深,还在一字一字纠正书写姿态,想要以最完美的书法呈现在考官面前。

  殊不知消耗的是明日的精力。

  而完全迥异的两种态度,在士卒眼中高下立判。

  而王清晨显然是被重判的那个。

  不过他则是毫不觉察,一心只与周公对弈。

  考院的夜如水般清凉,月光澄澈,考院中的学子大部分已经安歇。

  少数还在奋笔疾书,号房的蜡烛正燃烧着他们的前程。

  偶尔,其他坊市传来的狗叫声,算是给这沉寂多了一点点缀和活力。

  夜沉沉睡去。

  ……

  多年养成的生物钟让王清晨在将到卯时的时候已经苏醒,一般这个时候他就是起床洗漱,然后晨练。

  此时他一身懒腰,才反应过来自己正在乡试考场。

  简单平复心情,王清晨便收拾好铺褥,搭好桌板,钻出号房开始做饭。

  而值守了一夜的军卒早就困得不行,现在也勉强打起精神。

  王清晨的牙刷是专门去精巧坊打造的,据说用的是猪尾毛,这毛质地比较坚硬,很适合做牙刷。

  至于牙膏?则是王清晨自己配的青盐炮附粉。

  两相搭配,体验倒也不能算差。

  此时天色还有些昏暗,很多学子都还在梦乡。

  王清晨的肉粥已经煮上了,把火腿削一些丢进去,香味瞬间就起来了。

  陆陆续续有很多学子被这个香味勾引起来,而王清晨已经卸完货,准备开饭了,这一天一天过得实在精致。

  有如厕看到王清晨胡吃海喝的学子,那是羡慕的不行。

  放了一夜的干粮已经硬邦邦的了,再加上半瓢凉水,那个酸爽有谁知道。

  不过大多数学子的早餐都是这样的,谁也不会笑话谁。

  至于王清晨,那已经不是笑话了,如果这里不是考院,少不得已经引起公愤。

  将餐具全都收拾干净,将水葫芦里的清水装满,王清晨已经准备好第二场的考试了。

  一阵锣声响起,提示考生还有半个时辰上交昨天的答卷。

  王清晨早就准备好了,等候了一段时间,便有士卒沿着考房开始收答卷。

  每一场的答卷都会被放在专门的箱子里然后贴上封条,只有阅卷时才会揭下开启。

  并且一直有士兵看守。

  王清晨也终于见到了,第二天的题目。

  三道策论,两道经义。

  看来今天也得秉烛了,这题量不小,最重要的三篇策论题也开始上了难度。

  题一:

  “今世,西患未息,东夷屡扰。论如何固边疆、安百姓、扬国威之策。”

  题二:

  “古之盛世,皆重农桑。然今工商渐兴,试析农工商三者长短,及何以平衡发展而致国富民强。”

  题三:

  “察今之吏治,或有贪腐之风,或有怠政之象。求问整饬吏治、选贤任能之良策。”

  这样的题目出现在会试,殿试都不足为奇,但是出现在乡试就有些超纲了。

  不过现在的科举还没有前世那般僵化,万般题目,多是利国利民之策。

  如此也无可厚非,只是苦了那些真正的寒门学子,他们的见识还远不到这一步。

  待考卷发完,王清晨听到了几声啜泣。

  真的是被难到了。

  至于两篇经义还是昨天那种难度,如果和策论一样难,那今晚谁都别睡了,熬个通宵都不一定。

  想要在这短短时间内,写出锦绣文章,对于考生的精力和体力也是一种考验。

  王清晨不敢耽搁,今天的时间可不充足,所以他便开始心酿腹稿。

  题目一强调的是主要是国防之策,所以围绕这一点他有很多话说。

  毕竟前世没机会当兵,是为一大遗憾,但是国防战略却是从未减少关注。

  思虑片刻,他便提笔写道“国防之重,重在兵将,将兵严治,边患可平,百姓可安,国威可扬。故有以下七策:

  一曰选贤能;古之胜战多仰将帅,将帅无能迁累三军,边患之重惟用贤帅方能解危,帅者,国之重器,用之慎之。

  二曰强兵备;兵者国之利器也,当广募勇士,精训士卒,增筑城防,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