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章越道身份

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千山万山如火发(6/7)

大惊失色。陈玄礼三字实在诛心。

  “事到临头,我等只有伏阙言之!”

  辅军士卒齐齐捶盾高呼:“伏阙!伏阙!“

  刘昌祚见辅军不退,又见马上要天明,当即入宫。

  ……

  章惇府中。

  章惇府内,张氏望着丈夫苍白如纸的面容,泪水簌簌而下。她攥紧帕子声音发颤问道:“官人……何苦为了新法,连性命都不顾了?”

  章惇紧咬牙关,额角青筋隐现,低喝道:“糊涂!若不使这苦肉计——”他猛地咳嗽几声,指节攥得发白,“朝廷虽有不杀士大夫之祖训,可若牵涉兵变谋逆,便是万死难赎!”

  张氏闻言一震,颤声问道:“此事……当真与官人有关?”

  章惇闭目片刻,缓缓道:“说无关是假。两镇辅军生乱,我身为主政枢密,本就难辞其咎。”他倏然睁眼,目光如刃,“更何况,我早知军中怨愤,却按下不报……你即刻去将右柜密匣中的书信尽数焚毁。”

  张氏慌忙点头,却听章惇忽长叹一声道:“纵使行此险招,朝中明眼人又岂会看不破?今夜过后……是生是死,全看天意了。”

  “官人,官人,你何苦如此?”张氏泪泣道。

  章惇道:“新法乃先帝与荆公心血所铸,我怎能见此番心血毁于太皇太后这深宫妇人之手。”

  说到这里,章惇捂住伤口,冷汗直流。

  “若使事成,纵死万次又有何妨!”

  ……

  高太后凤辇甫一停驻福宁殿,便见向太后已端坐殿中。

  高太后见此不由露出冷笑。

  “臣妾恭迎太皇太后。“向太后敛衽行礼。

  高太后抵入殿中,对于前来迎驾向太后不言不语。

  天子毕竟虽是孩童,但深在宫中早知人心险恶,坐在御殿上不语。

  高太后看向向太后问道:“宫外兵马作乱是何人主使?你可知道?”

  向太后道:“妾身不知。”

  高太后看向向太后笃定之状,心下已是了然了好几分。

  “蔡确余党作乱,背后是谁的手笔?”高太后伸指抵向太后胸道:“如若事定,终是遂了你之意了吧。”

  向太后行礼道:“妾身不知太皇太后何意。”

  高太后道:“此事难道不是蔡确遗党所致?”

  “而当初立储时,蔡确又是受谁主使?”

  向太后抚着胸口道:“臣妾与蔡确从无往来,只是以往与其母明氏有些言语。”

  “这是明氏身在外朝认识不少名医。当时先帝病重,我便托她询一询。”

  “并无他意。”

  高太后冷笑一声,显是不信。

  向太后闻言泪下道:“太皇太后如此询问,臣妾难以辩明。”

  高太后还要言语,突闻内侍禀告:“殿前司副指挥使刘昌祚入宫求见!”

  高太后当即离殿,随即吩咐道:“看顾好皇太后和陛下。”

  等高太后离殿后,向太后旋即看向天子,手指其胸泣道:“此犹痛矣。”

  天子看了殿外一眼,依旧默然地垂下了头。

  向太后又道:“陛下,文相公当年曾言,这大宋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干我们妇人家何事。”

  ……

  高太后见到刘昌祚凤目微眯道:“当即问卿家是欲为宇文化及乎?”

  刘昌祚闻言如遭雷击,甲胄铿然作响间已单膝跪地道:“臣臣万死不敢当此诛心之言,臣更不知太皇太后为何如此视臣?”

  张茂则轻咳一声,高太后神色稍霁,她看了一眼宫外晃动的火把光影道:“老身当然知道卿非这般人,乱兵已围宫三刻,禁军竟未发一矢。”

  “这满城禁军,叫老身如何不疑?”

  刘昌祚定了定神道:“臣罪该万死!殿前司新旧交替,臣调度不力确是死罪。”

  “至于臣之所以不允禁军放箭,是担心一旦流血,事难善了,到时候便激起真变。”

  “臣死不要紧,若伤及太皇太后与官家分毫,臣百死莫赎。”

  高太后道:“老身不动,已允封赏下发,为何士卒仍是不退。”

  刘昌祚道:“既是下面人作乱,是担心朝廷秋后算账。”

  “还请太后伏允罢免吕公著和司马光,如此臣保这些士卒必然离去。”

  “荒谬”高太后道,“此二人乃三朝柱石!也是老身的柱石!”

  刘昌祚道:“太皇太后,辅军随时破城入宫与禁军交战,一旦措手不及。”

  眼见形势逼人,顿了顿高太后又道:“恩赏可以给,但吕公著和司马光都是朝廷的忠臣,不可罢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