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赋我词条,苟着终会无敌

第109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毒计焉出?

  考场上,陈叙思考了半刻钟,这才提笔解答。

  对面的小眼睛少年并没有注意到,陈叙新铺了一张纸,已是洋洋洒洒写就。

  问:“有阆奚险地,万壑盘纡,山民桀骜,屡因饥馑寇掠闾阎。有司往戡……”

  大意就是:有一个叫阆奚的地方十分险恶,山民不服教化,常常在食物匮乏时下山劫掠百姓。

  官府若是去处理,山民便扶老携幼跪哭于山地要道之前,只说自己都是被逼无奈。

  若不下山寻出路,老人小孩都要冻死饿死。

  试题曰:“欲尽屠之则恐伤仁政,欲怀柔之复虑姑息养奸。

  今策尔等:剿抚二策,当以何者为急?”

  好一个“剿抚二策,当以何者为急”!

  这种题,也不怪考生们最初翻开试题时,要抽气声一片。

  要不是考场上不能喧哗太过,恐怕大家就要破口大骂了。

  此题之难,对于此时的考生们而言,简直比题中山民还要更加险恶三分。

  你若以“剿”为主,显然杀性太重,过于粗莽,不符合儒家以“仁政”为主的思想。

  但若一味怀柔,又未免过分软弱无能,此谓“姑息养奸”,这等策论就算写出来,想必也不过就是一个“下下”。

  该怎么办?

  陈叙答:学生闻《治安策》有云:“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此山民聚啸之根本。

  彼虽化外之众,究属赤子,若效白起坑卒、项羽屠城,究竟“恃力者亡”……

  写到这里,陈叙又回忆了一下此世的种种典故。

  说起来,这个世界虽非陈叙前世认知中的任何一个朝代,但文化关联却与蓝星华夏一脉相承。

  许多历史似是而非,许多名人、经典,也都有相类同之处。

  最大的拐弯点在于魏晋。

  那个神鬼混乱的时代曾在某个史书上留下一笔:“颠倒狂乱,神人相悖,不复存焉。”

  此后就是大黎太祖一统六合,横扫八荒,建国至今。

  在县学读书时,魏晋以前的历史虽不十分清晰,却也有大致脉络存在。

  魏晋以后的历史,尤其是本朝史,夫子却很少讲述,偶尔提几句,也是讳莫如深。

  因此陈叙一直觉得这个世界十分神秘。

  最近还是冯县令为他讲书,带他读史,他才渐渐看到这个世界更加丰富的一面。

  面纱是一层层揭开的,可每多揭开一层,你又往往会发现,下层还有更多更多的面纱。

  陈叙开篇先用典,又以先贤名言切题。

  而后笔下生风,一挥而就。

  第一,点明山民聚啸劫掠的根本原因在于贫困饥寒。

  此乃生存之大欲,若不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其后一切策略都将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

  所谓治标而不治本,饮鸩而止渴,便是如此。

  那么,可以将所有山民都全部杀光,永绝后患吗?

  呵,真这么干,那就不是治国治民了,(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abiqu.cc。一起小说吧手机版:https://m.sab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