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惊呆皇帝们

第223章 姬周和殷商的公司分配模式(1/3)

  大唐,

  李世民无法跟魏征抬杠,毕竟人家是专业。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干,他顺手就把弹幕发了出去。

  “人祭的红利期在殷商时代已经过了,从武丁时期开始,人祭就走了下坡路,最后,历代商王不断舍弃人祭,既然如此,一个没落的制度,是怎么能让姬周吃到红利呢?”

  “这对生产力提升毫无帮助啊。”

  (这的确是个问题。)

  (博主,解释一下呗。)

  (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咱们现在讨论的是人祭红利的事情,希望你做出正面回答,别跟那些杠精一样,我跟你谈道德,你给我说法律,我给你说法律,你又给我扯道德。)

  陈勇点点头,这方面你们放心,正面回答问题,是我的强项。

  【要分析殷商和姬周,人祭红利期的问题,首先,你要懂一个原则,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祭的红利期过了,是谁过了?是殷商过了。】

  【殷商的人祭红利期,集中在殷商立国的中前期,因为他们第一次大规模的使用人祭,让生产力暴增。】

  【但,姬周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人祭,是什么时候,是姬昌时期。】

  【姬昌他爹,他爷爷,他祖宗并没有这种文化。】

  【商纣王使用人祭的红利过了,殷商不能依靠这种方式提升生产力,但并不代表着,姬昌使用人祭的红利期就过了。】

  【这就跟西方殖民时代一样,他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吃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红利,到了他们进行殖民时代,第一个工业革命的红利期基本结束,转而就成了工业革命带给工人的是剥削和压迫的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弊端已经开始限制生产力了,工人们打砸机器,反思资本主义的罪恶。

  但我想问一句,清朝却在那个时候,要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变法图强,他们能不能吃到工业革命的红利?

  工业革命是提升了清朝的生产力,还是限制了清朝的生产力?】

  【所以呢,人祭的红利期,对于每一个势力,是有着不同的历史节点的。】

  【看历史,最怕的就是张冠李戴,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搞一刀切。】

  【你不能因为张三吃花生过敏,就以为所有人吃花生都过敏。】

  (对啊,最怕的就是这种,认为一个政策对所有势力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哈哈哈,人祭是在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才有红利期,这是任何制度都有的优点。)

  (博主看问题就是透彻,一下子就指出了这里的问题。)

  (姬昌对比的比应该是商纣王,虽然他跟商纣王是同一个时代,但他应该对比的商汤,因为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势力中,第一次大规模的使用人祭,利用这种方式提升生产力。)

  (这不是又从侧面证明了,姬昌大规模使用人祭的事实嘛?)

  大唐,

  程咬金嘎嘎直笑。

  “魏征,是不是感觉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恭喜你,又给姬昌坐实了一次人祭的事实。”

  “这么一说的话,我就想通了,姬昌为什么要替代其他贵族发展代祭业务,为了就是吃到人祭的红利。”

  “这文明吗?太文明了。”

  魏征被怼的哑口无言。

  他们儒家看历史,可不会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难道不应该,一刀切吗?

  这算不算后世子孙说的双标呢?

  向了半晌,魏征才哼道:“好好好,既然如此,那么姬周战胜殷商,是怎么以野蛮的方式战胜文明。

  有本事把这个也讲清楚。

  人祭是有红利期的,可是按照博主说的,商纣王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他加强提升的是劳动资料!

  也就是耕地。

  商纣王耕地多了,人口多了,完全可以弥补人祭的这点红利。

  问题就来了,在生产力提升方面,姬周和殷商是对等的。

  就用这个所谓的生产力理论,他怎么能够论证,野蛮战胜文明呢?”

  厉害了!

  陈咬金都不得不给魏征竖起一个大拇指。

  你竟然这么一会就吃透了生产力三要素。

  看来你不是见识不行,智商不行,就是单纯的立场有问题。

  北宋,

  司马光也意识到相同的问题。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

  姬周拥有人祭的红利,

  商纣王拥有的劳动资料也就是耕地的红利。

  怎么看都是半斤八两,商纣王输了,岂不是说明他不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