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有个好圣孙

第612章 以文制武

  原本胡宗宪在时,朱翊钧并没有察觉到兵部对自己的约束,自从胡宗宪去世,方逢时接任兵部尚书后,虽然约束谈不上,但朱翊钧明显感觉不对劲。

  虽然,现在方逢时还不敢忤逆自己的意思,该办的差事都办了,但,朱翊钧知道,这是用威压促成的……

  他让戚继光,李成梁担任左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并会让他们掌握一部分的军队统属权。

  但朱翊钧也不会走历史倒退……真的将武将的地位提高与文官相持的状态……

  武将可以受到制度的掣肘,制约,但不能低落尘埃,但若是真的把武将位置提高上来,朱翊钧也该不放心了。

  所有的制度,都是在上百年的发展,才渐渐完善。

  特别是武将这一块的约束。

  文人做大乱政,可武将做大,可是直接造反当皇帝了。

  李隆基,是不是狠人,天宝年间的大唐是不是万国来朝,一场安史之乱,一下子便让煌煌大唐坠入了深谷,而后便是藩镇割据,节度使手握重兵,权力极大,变成了一个个小朝廷。

  他们不仅掌控着当地的军事,还兼管民政、财政,俨然一方土皇帝,大朝廷的命令到了他这儿,都得掂量掂量再执行……

  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

  武将凭借武力掌握政权,今天你称帝,明天我为王。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武将们为了争夺皇位,战火连年……

  而后,赵匡胤建立大宋后,深知武将权力过大的危害。于是,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的兵权,开始大力推行文官政治……

  文官担任各级政府的重要职务,掌握行政大权。为了制衡武将,文官还被派到军队中担任监军……

  武将调兵遣将,都要受到文官监军的掣肘。

  行军作战的策略,也常常由不懂军事的文官参与决策。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却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再也没有出现过武将割据的局面……

  甚至,自宋朝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武将割据的局面……

  宋朝以文制武,不全是错的。

  权力需要制衡,武人乱政的教训太过深刻,文官压制武将,这是历史无奈却又必然的选择……

  到了大明朝的时候,制度又先进了许多。

  大明朝编制内的将军,几乎没有造反的先例,因为对他们的约束是无处不在的……

  乾清宫中,朱红色的立柱笔直耸立,犹如沉默的卫士,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殿内的金砖地面光可鉴人。

  朱翊钧坐在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龙袍,袍上的五爪金龙在烛光下似有腾飞之势。

  他的手放在案台上,食指有节奏地轻轻敲打着,发出轻微的声响,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下方,李成梁身着朝服,恭敬地站着,身姿挺拔,虽年龄不小了,但(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abiqu.cc。一起小说吧手机版:https://m.sab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