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第445章 宁阳县里没好人啊(1/2)

  杨少峰端起小龙团抿了一口。

  嗯,锦衣卫这个事儿不好写在奏本上。

  得啥时候见着老登了再忽悠老登自己去琢磨。

  毕竟锦衣卫和其他的事情不一样。

  其他的事情无论怎么说,自己都能占着一个理字。

  可是锦衣卫这个事儿不行。

  因为锦衣卫不仅仅只是针对文官集团。

  甚至都不仅仅只是针对大明之内。

  对于文官、武将、士人、藩属以及非大明藩属的其他国家而言,搞锦衣卫是比掀桌子还恶劣的行为。

  这种得罪人的事儿还是让他朱重八去做吧。

  反正他在史书上的名声也不咋滴。

  属于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也无所谓再多几项骂名。

  至于我杨某人?

  大明第一驸马爷。

  大明第一清官。

  大明第一能臣。

  这种写在史书上都能发光的名号才是本官应有的待遇。

  反倒是太医院那边可以放手折腾。

  毕竟大明朝的太医院向来扯淡。

  比如说,弘治皇帝之所以会挂掉,是因为病了之后,太医并没有进宫去把脉问诊。

  对,不把脉,不问诊,直接凭着区区几句描述就直接开药。

  然后弘治皇帝的病就越治越重,最后成功噶了。

  而更加神奇的是,负责给弘治皇帝治病的太医最后被无罪释放了。

  史书记载是正德下令放的,同时还记载有御史弹劾太医,请求治太医之罪。

  正德跟他爹的感情有多深可以忽略不计,正德的太子之位有多稳当也可以忽略不计。

  反正史书这玩意儿是给读书人看的。

  只要读书人愿意相信,就可以从短短的几页史书里推断出一个结论。

  正德迫不及待的想要登基当皇帝。

  很扯淡的结论。

  更加扯淡的史书。

  以及扯到天上的太医院。

  有时候杨少峰都不无恶意的想着。

  倘若太医院从一开始就是歪的。

  那么朱雄英和马皇后甚至朱标的死也就很好解释了。

  想到这儿,杨少峰不禁摇了摇头,又微微叹息一声。

  锦儿满是好奇的看了杨少峰一眼,问道:“相公在叹息什么?”

  杨少峰没敢说出自己的猜测,只是笑着说道:“你家相公平时处处与人为善,结果却被众多的官老爷们嫉恨,当真是可悲,可叹。”

  ……

  车马轱辘辘的在水泥路上前行,朱皇帝和马皇后坐在马车里,不住的看着车外的风景。

  跟第一次来宁阳县时相比,现在的宁阳县变得更加陌生。

  城外一丈宽的水泥路,道路两边种满了杨树。

  微风拂过,树叶便会发出一阵沙沙声。

  朱皇帝忍不住叹道:“江南诸多上县,竟比不过区区一个宁阳县,当真是可悲,可叹。”

  “你瞧瞧这两边的树林。”

  “按照那个狗东西的说法,这两边的树林加起来怕不是得有九丈宽。”

  “从兖州府到宁阳县,这几十里长,九丈宽的树林,啧啧,也亏得他敢想敢干。”

  马皇后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我还记得当初第一次来宁阳县的时候,那时候这条路还没有修完。”

  “宁阳县城的城墙也是破破烂烂的。”

  “城里的道路更不用说。”

  “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还有锦儿和玉儿那两个丫头。”

  “自小养在身边十几年,现在可倒好。”

  “哼。”

  马皇后说着说着就变得有些不开心。

  朱皇帝赶忙转移话题。

  “你瞧那里。”

  朱皇帝指着远处的宁阳县城墙说道:“这狗东西真是,哼!”

  新修的宁阳县城墙,远远看上去,不得有五六丈的高度?

  按照常理来说,五六丈的城墙其实并不算太高。

  尤其是对比起那些军事要塞一般的城墙而言,五六丈的高度其实还算低的。

  问题是你宁阳县是军事要塞吗?

  不是。

  是什么战略要害吗?

  也不是。

  说得难听一点儿,宁阳县甚至没有一丁点儿的战略价值。

  像宁阳县这种不是军事要塞,也没有什么战略价值的普通小县城,城墙有个三丈高就已经绰绰有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