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第522章 其中必然有诈!(1/2)

  正当徐达在大都督府里疯狂骂街的时候,东宫里的朱标则是满脸堆笑的望着李善长和刘伯温。

  还是那句话,自家姐夫不当人,干出来的那些破事儿实在是让人头疼。

  “我爹写信来说,要在州县和村社之间再增加一个小衙门。”

  “哦,就是把几个村社划分成一个乡镇,一个县再划分成几个乡镇,形成县城加乡镇的格局。”

  “只是咱们大明有一千多个州县,下辖村社更是不计其数。”

  “要在州县和村社之间增加乡镇编制,就会凭空多出来好几万个官吏的空缺。”

  “……”

  朱标的嘴巴一张一翕,不断转述着朱皇帝的书信,而李善长这会儿已经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自己究竟要怎么样才能体面的告老还乡。

  这个丞相谁爱当谁当吧,反正老夫是不想当了。

  坐在李善长旁边的刘伯温倒是没想着告老还乡。

  毕竟在州县和村社之间增加小衙门的事情归中书省和吏部管辖,跟自己这个御史台的都御史可没什么关系。

  只是刘伯温万万没有想到,朱标在转述了增加乡镇小衙门的事情之后,竟然会话锋一转,把矛头对准了御史台。

  “我爹在另一封信里,说要是把各个府的监察御史衙门扩编到州县。”

  “毕竟老百姓轻易不会跑到府城去告状,倘若县里没有一个监察御史衙门,只怕会出现百姓受了冤屈却求告无门的局面。”

  “……”

  刘伯温忽然也想告老还乡。

  这个破都察御史谁愿意干谁干吧,反正都夫是不太想干了。

  正当李善长和刘伯温都在琢磨着提桶跑路时,朱标却又补充了一句:“对了,我爹还说,要我们商量出一个退休年龄,以后咱们大明的官老爷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就必须告老还乡。”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李善长和刘伯温顿时眼前一亮。

  两个人不约而同的略过了州县和村社之间增加小衙门的议题。

  李善长直接捋着胡须说道:“上位仁德,殿下仁德,老臣以为,退休年龄可以设置在花甲。”

  刘伯温瞥了李善长一眼。

  这就变老臣了?

  你个老匹夫的变脸速度有点儿快啊

  刘伯温心里吐槽,脸上却满是赞同之色:“殿下,臣也以为,可以将退休年龄设置在花甲之间。”

  花甲之年?

  听到李善长和刘伯温如此不要批脸的说法,朱标一时间竟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

  毕竟李善长和刘伯温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

  如果把退休年龄设置在花甲之年,他们两个岂不是可以名正言顺的告老还乡?

  想到这儿,朱标忍不住摇了摇头。

  不要脸。

  太不要脸了。

  为了避免打工福报,这两个老家伙竟然连脸都不要了!

  可惜呀,尽管你们两个已经选择了不要脸,可是论起不要脸的程度,你们两个还是太菜了!

  朱标笑着说道:“既然韩国公和诚意伯都认为可以将退休年龄设置在花甲之年,那就设置在花甲之年吧。”

  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皆是一愣。

  这么痛快的就答应了?

  其中必然有诈!

  果不其然,就在李善长和刘伯温暗自担忧的时候,朱标咧嘴一笑,说道:“不过,我爹在信里还说了,姐夫建议设置退休年龄,同时还建议了返聘制度。”

  李善长微微一怔,不自觉的重复道:“返聘制度?”

  朱标点了点头,说道:“对,就是返聘制度。”

  “所谓返聘,就是当有人到了告老还乡的年龄后要办理退休,朝廷会给予退休后的优抚。”

  “但是……”

  听到“但是”这两个字的一瞬间,李善长和刘伯温心中顿时咯噔一声,神情也变得有些恍惚。

  朱标继续说道:“韩国公和诚意伯应该知道,朝堂上的事务千头万绪,片刻都离不开像你们二位这样的贤良能臣辅佐。”

  “所以……”

  “姐夫那边提出了返聘制度,就是再次聘请原本已经告老还乡之后的臣子。”

  “除却原本的俸禄之外,朝廷给予的各项优抚也一同发放。”

  “简单来说就是多拿一份俸禄。”

  李善长紧紧的盯着朱标。

  多拿一份俸禄?

  呵。

  老夫不要朝廷给予的各项优抚了行不行?

  他娘的,还真以为这个丞相是什么好差事?

  没看原本上窜下跳想要当丞相的胡惟庸都老实了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