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第559章 理直气壮的使唤本官?(1/2)

  以周良玉为首的那二十六个生员,肯定要好好收拾一顿才行。

  现在比较麻烦的一点在于,这二十六个生员并不是在一个布政使司下面做官,而是分布在整个燕云十六州。

  山东布政使司有六个,山西布政使司有五个,陕西布政使司有七个,其他的也是遍布其他各处。

  按照朱皇帝的说法就是这二十六个生员相当于二十六个种子。

  哪怕有一个能带动附近州县的官老爷们开始关爱百姓,又或者能培养出一些知道关爱百姓的佐贰官,大明就能多出来几十个知道关爱百姓的好官,以后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受益。

  只是杨少峰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朱皇帝当初一时兴起,甚至有可能是害怕这二十六个学生留在京城给他添堵而把这些生员打散的玩法,现在却是成功的给杨少峰添了大堵。

  写信骂一通?

  写信骂是肯定的。

  这二十六个傻缺自以为聪明,以为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就可以下手去做,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官场上的很多潜规则。

  他们以为本官能替他们解决所有的麻烦?

  还是说他们以为朱皇帝也会惯着他们?

  向上管理根本就不是这么玩儿的!

  所以,光写信骂还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得让他们长长教训。

  就在杨少峰琢磨着该怎么教训教训那些蠢蛋的时候,坐在一旁的朱皇帝已经消了气。

  一群孩子而已。

  这些孩子既没有贪腐捞钱,也没有祸害大明百姓,做什么事情也都是依着大明律来的,哪儿有什么错处?

  滦县的黑煤窑和黑铁矿?

  夏煜刚刚不是说了么,人家都是有记录的,而且向府衙报备过了,根本就不是什么黑煤窑、黑铁矿。

  那是正儿八经的官办煤窑和官办铁矿。

  至于说擅长弄了一些棒子充当苦力,又不小心死了二十多个棒子……

  朱皇帝直接瞥了杨少峰一眼。

  这个混账东西干的那些破事儿,哪个不比这些孩子们做的事情还过分?

  咱有把他怎么样么?

  朱皇帝不阴不阳的哼了一声,开口道:“这些孩子的事情回头再说。”

  “现在有俩事儿。”

  “一个是锦衣卫。”

  “夏煜把人手给你带过来了,你又是新上任的锦衣卫千户,那咱就把这一千来个人手都交给你了。”

  “第二个事儿,还是接着咱们刚刚说的,礼部和工部人手不足的事儿。”

  “刚刚你说礼部和工部缺少的只是能出乡试考卷的人?”

  随着朱皇帝的话音落下,杨少峰整个人都麻了。

  瞧见了没有?

  那二十六个混账东西惹出祸来,老登给他们兜了底,自觉得给了本官面子,现在不光是理直气壮的使唤本官,他还不提小龙团的事儿了!

  但是没办法啊。

  那二十六个混账虽然惹出来一堆破事儿,但终究不是什么违反原则的事情,自己这个大老爷无论如何也得替他们兜着点儿。

  被老登使唤两下就使唤两下吧。

  回头再想办法从小登和李善长、刘伯温他们身上找补回来。

  心里打定主意后,杨少峰便笑着对朱皇帝说道:“岳父大人难道不好奇一件事么?”

  朱皇帝微微一怔,“什么事儿?”

  杨少峰道:“宁阳县原本是没有读书人的,后来太子殿下往宁阳县调拨了二十九个读书人,其中有三个是秀才,如今还调走两个去外县做知县。”

  “也就是说,宁阳县能够担任官员和书吏的读书人,全加起来也只有二十七个。”

  “除去县丞、主簿、典史之外就只有二十四个。”

  “可是刚刚岳父大人看到的书吏数量,起码也得有五六十个吧?”

  被杨少峰这么一说,朱皇帝顿时愣住了。

  刚刚看到了书吏数量,全加起来确实得有五六十个。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工房。

  如果再加上其他几房和书院那边,怕不是一百个都打不住?

  朱皇帝想了半天也没能想出个所以然来,反而越想越懵,最终也只能一脸懵逼的望着杨少峰问道:“你宁阳县哪儿来的这么多读书人?你从其他州县抢的?”

  杨少峰撇了撇嘴,反问道:“附近州县有读书人让小婿抢?就算有,还能有这么多?”

  朱皇帝再次懵圈。

  是啊,宁阳县原本就没有读书人,附近州县当然也没有这么多的读书人让他抢。

  所以呢?

  宁阳县的这些读书人到底是哪儿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