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第568章 赘婿都是一丘之貉,没一个好东西!(1/2)

  改制。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可是涉及到的东西却是方方面面,从中书省到六部五寺以及诸多的监、院,甚至连带着大都督府和各地的都司、卫所都得跟着改动。

  而且还不只是衙门方面的改动。

  说白了吧,衙门结构方面的改动都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除了工作交接时的混乱之外,更多的还是办公地点和人员方面的变动。

  而与之相关的律令、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变动都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偏偏也是最麻烦的。

  别的不说,就说他宁阳县的那个什么常务副知县和工业副知县、经济副知县,这玩意儿搁到朝堂上怎么做好对应的改制?

  太子殿下绝对是常务副皇帝的唯一人选,毕竟人家现在就干着常务副皇帝的活,甚至连正职皇帝的活都给一肩挑了,让太子殿下挂个常务副皇帝的名头也属正常。

  问题是具体到中书省之后该怎么办?

  中书省可以在丞相之外设立工业副丞相?经济副丞相?文卫副丞相?

  如果中书省进行了这方面的改制,那六部呢?

  还有六科,五寺,诸多的监、院,这些又该怎么改?

  或者说,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该从哪里着手去改?

  李善长越想越头疼,忍不住扭头望向刘伯温:“青田兄,你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刘伯温毫不迟疑的说道:“没有!老夫现在就头疼御史台的人手问题。”

  刚刚你个老匹夫是怎么说的来着?

  “青田兄,这次你们御史台可有的忙喽。”

  而且你还嘲讽老夫手底下人手不够用。

  现在轮到你个老匹夫头疼了,你就来问老夫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没有!

  老夫嗓子疼!

  刘伯温一边在心里疯狂嘲讽李善长,一边琢磨着朱皇帝去了登州和宁阳之后的事情。

  上位在登州和宁阳县到底干什么了,怎么把杨癫疯刺激成这般模样?

  不对。

  也有可能不是上位刺激的,而是他杨癫疯本来就癫。

  就连他教出来的那些个宁阳县的官员们也一个比一个癫。

  这属于根子上就坏。

  要不然他们宁阳县的生员还能互相上奏本弹劾?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刘伯温才忽然皱眉,说道:“不对啊。”

  朱标和李善长微微一怔。

  刘伯温道:“朝堂改制也好,布政使司和府、州县改制也罢。”

  “无论哪里需要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手。”

  “偏偏现在朝堂和地方上的人手都很是紧张。”

  刘伯温满腹狐疑的望向朱标:“敢问殿下,宁阳县里的读书人多么?”

  朱标微微摇头,“宁阳县县学里适合科举的生员一共二十六个,除了一个周敬心之外,剩下二十五个都被分去了燕云十六州做知县。”

  “等到洪武五年的恩科,宁阳县能不能凑出十个参加科举的生员都不好说。”

  “想要不缺读书人,起码也得,嗯,即便洪武二年和洪武三年出生的小孩儿全都读书,起码也要十年甚至更多年以后才行。”

  朱标微微一顿,忽然间瞪大了眼睛:“等这些孩子长大,咱们大明正好也停了科举,他们只能去考所谓的登州大学?”

  李善长和刘伯温不禁对视一眼。

  不止是所谓的登州大学。

  按照这些年在朱皇帝手下打工的经验来看,当朱皇帝发现登州大学是个好东西,以后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弄出更多的大学。

  就是一个布政使司一所大学都不稀奇。

  而且朱皇帝为了尽快让大学遍地开花,也肯定会选择从登州大学里抽调教书先生和生员。

  嘶

  这杨癫疯可真是够狠的,上岸的第一剑就先劈宁阳县。

  在培养读书人方面,杨癫疯的水平并不算高,宁阳县那些生员的水平也不咋样,江南随便找个差不多的读书人就能甩他们十条街。

  但是在经世致用和治理地方的学问方面,宁阳县的生员们却是一骑绝尘,二十六个生员能把江南所有参加科举的生员都甩出十条街。

  这也是为什么洪武四年的第一届殿试,宁阳县参加科举的二十六名生员全部录取的原因。

  如果他杨癫疯没有提出十年后废止科举的玩法,宁阳县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出仕为官。

  偏偏杨癫疯提出了十年后废止科举,改为用大学培养生员。

  这种做法无疑是率先往宁阳县的生员身上劈了一刀。

  同时也斩断了朱皇帝和太子殿下未来可能会产生的猜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