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第676章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1/2)

  事实证明,朱皇帝的智商应该不是很高,大概跟七仔差不多。

  或者说,朱皇帝一直都太小瞧了他的好大儿,也太高估了李善长和刘伯温的底线。

  就在朱皇帝暗自庆幸自己在宁阳县,京城里有好大儿替自己处理政务的时候,远在京城的朱标正抓着李善长和刘伯温开会,商量孩童案和铁器案的善后事宜。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原本的大明中书省左丞相,如今的大明内阁首辅大臣李善长,正笑眯眯的捋着胡须,给大明常务副皇帝朱标献计。

  “眼下几百个官员的缺口,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找到合适的人手。”

  “即便能从其他地方抽调官吏,以后也要想办法补回去。”

  “依臣之见,倒不如把恩科新录的几百个进士塞到驸马爷手底下,让他们一边替驸马爷打下手,一边跟着驸马爷学习怎么当官,等这场案子结束,他们就可以直接外放做官,顶上那些被抽调的官吏的缺。”

  刘伯温跟着点头附和:“宁阳县出身的那些官员有多好用,殿下是知道的,这些新科进士纵然不比宁阳县出身的那些官员,但是只要能跟着驸马爷身边学到几分本事,做个知县总是合格的。”

  朱标瞥了李善长和刘伯温一眼,心说就你俩精明?

  孤何曾不想把人手塞到姐夫手底下?

  问题是这人哪儿有那么好塞?

  朱标微微叹息一声,说道:“姐夫那边本来就忙,再往他手底下塞几百个进士,他能乐意?”

  最起码也得小龙团开路才行。

  “最关键的是,姐夫他可是个雁过拔毛的性子。”

  “这些人塞到他手底下还算容易,再想往回调,又岂是那么好调的?”

  不说肉包子打狗吧,也只能做好十三出九归的心理准备。

  往他手底下塞三百个进士,能不能回来两百个都不好说。

  朱标伸手揉了揉额头。

  李善长却捋着胡须说道:“启奏殿下,臣有一计,去三百个进士,起码能回来三百个。”

  嗯?

  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

  去三百个进士,起码能回来三百个,合着还有可能多回来几个?

  李善长再次捋了捋胡须,满脸得意的说道:“敢问殿下,这三百个进士原本就是要外放做官,去顶那些空缺的,对吧?”

  朱标点了点头,李善长又继续说道:“把他们派去其他地方顶缺是顶,顶登州府和宁阳县的缺不也是顶?”

  随着李善长的话音落下,刘伯温当即就挪了挪身子,试图离李善长那个老匹夫远一些。

  好家伙,你所谓的从其他地方抽调官吏,合着是先从登州府开始抽调?

  从登州府抽调三百个官吏,再塞过去三百个进士,杨癫疯培训他们的时间决定了他们什么时候能上岗做官是吧?

  论起薅羊毛的本事,老夫愿意承认你李善长是天下第二!

  朱标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这个办法好!

  本身这些官员缺口就是姐夫弄出来的,孤从登州府抽调官吏去补缺又有什么不对?

  而且,孤专门挑佐贰官和书吏们抽调。

  一个县里抽两个佐贰官再加八个书吏,他登州府十个县就能抽调出一百个人。

  登州榷场那边起码也能抽调二十个。

  宁阳县再抽调十个。

  登州府本身再调二十个。

  加起来就是一百五十个。

  抽调出来的佐贰官直接升职做正印官,书吏直接升职做佐贰官。

  再从宁阳县里寻摸一百五十个识字的青壮去做书吏,这不就能凑出来三百个?

  只是转念一想,朱标又觉得有些不对劲。

  谁规定孤只能从宁阳县寻摸一百五十个识字的青壮了?

  孤寻摸两百个不行吗?

  拿三百个去换三百五十个,是孤赚了!

  越想越觉得靠谱,朱标当即就做出决定:“就这么着吧,回头孤让人带两斤小龙团去找我姐夫。”

  略微顿了顿,朱标又继续说道:“接下来就是僧录司和道录司的事儿了。”

  听到僧录司和道录司这两个名字,李善长和刘伯温脸上的笑容也慢慢隐去。

  顾名思义,僧录司是管和尚的,道录司是管道士的。

  但是很明显,僧录司的工作并没有做到位。

  光是一个世航和尚的度牒问题就说不过去。

  谁给世航和尚颁发的度牒?

  天底下那么多的和尚,还有多少个是跟世航和尚一样的?

  世航和尚跟白莲教有牵扯,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