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土地公孤舟牧云

第1966章

  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

  但人的身体适应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比如一辈子靠脚行走的人,第一次坐牛车就会感觉很快。

  如果骑马,会感觉飞起来一样。

  第一次坐汽车的人,哪怕二档、三档的速度,也会有种心脏怦怦跳,肾上腺激素分泌的感觉。

  这是身体本能感受到危险,作出的反应。

  但是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适应奔马,适应汽车的速度。

  之后再坐高铁、坐飞机的时候,才会有相似的感觉。

  总而言之,新事物第一次的冲击无比强烈,之后将会逐渐递减,最终毫无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适应”。

  春秋时代的人第一次坐火车是什么感觉?

  看着车窗外景物向后飞掠,他们脑海中会想到什么?

  历史上,火车刚发明时,人们对其的评价是:这东西会让人失去灵魂。

  大意就是,人的身体快速向前,灵魂跟不上,会导致失去灵魂。

  嗯,很合理。

  墨子号上的数万人,全都有灵魂出窍的感觉。

  不是灵魂跟不上,而是身体的本能反应。

  身体感受到了危险。

  这种危险来自与熟悉环境的失联。

  正常的声音传播、空气流动、地面支撑等。

  还有就是眼睛看到的画面。

  第一次坐火车的人,眼睛看到的只有一片模糊。

  他们的眼睛适应不了这种高速移动,内心世界也从未处理过这种画面信息。

  所以,本能发出“危险信号”。

  最大的危险信号就是此起彼伏的惊呼、哀嚎。

  恐惧是会传染的。

  当人们听到同伴发出惨叫,自身也会迅速进入紧张状态。

  意志力强大的人,还能苦苦克制,意志力薄弱的人就像坐过山车,只能无尽哀嚎。

  这时候,小墨想起了什么。

  他尝试着站起身。

  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摔倒,或者向后飞去。

  自己站得稳稳地,直直的。

  如履平地。

  一丁点颠簸都没有。

  如果不看窗外,甚至都感受不到车在动。

  “好神奇!”

  小墨研究火车大半年,自然知道这东西的方方面面。

  颠簸,是不可避免的。

  地面的起伏、铁轨的连接处,以及列车自身的构造问题。

  都会带来晃动。

  但是墨子号上,什么都没有。

  小墨甚至怀疑,自己倒一碗水放在地上,也不会有任何涟漪。

  似乎为了验证小墨的猜想。

  王家三郎拿出一枚姜圆立在椅子扶手上。

  扶手光滑。

  姜圆更光滑。

  但是硬币立起之后,便稳稳当当,一丝摇晃都没有。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惊呆了。

  然后纷纷尝试起来。

  这股风气比恐惧传播得更快。

  兜里有俩钱的人都争相模仿。

  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

  “哎呀,说了得用姜国的钱,你们郑国的钱不行。”

  “晋国的钱也不行。”

  “都不说在列车上了,就是平常在(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abiqu.cc。一起小说吧手机版:https://m.sab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