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112章 乡试2

  主副考是最清贵的翰林,自是视钱财为粪土,心中所想皆是忠义。

  出此题,想取之人也必是忠义之辈。

  陈砚思忖良久,在心中将文章脉络理顺之后,终于落笔,在草卷上写下破题:圣人论人臣之义,惟务自尽而不求其利也。

  破题之后文章写得又快又顺,待一篇写完,他仔细看了一遍,并未做什么修改就将其誊抄到程文卷上。

  待墨干后,将程文卷起来,悬挂于号舍门口。

  做完这些,陈砚看向对面盯着他的号军,四目相对,那号军立刻警觉起来,目光落在陈砚的草卷上。

  见到他态度的前后变化,陈砚终于松了口气。

  看来这号军并非受了何人指示。

  如此倒也好,他不必时时提防。

  一题写完,天光竟还未大亮,陈砚就拿起第二道题。

  第二题只有四个字:孔子曰诺。

  此题出自《论语·阳货》,全文为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翻译过来就是:阳货想会见孔子,孔子不去,阳货就送了孔子小猪,孔子趁他不在时去拜谢他,不成想在路上遇见了阳货。阳货道:“你过来,我有话和你说。”问孔子:“身怀本领,却任由邦国动乱,能被称为仁吗?”孔子答:“不能。”阳货又问:“喜好从事政治,却屡屡错失机会,可以被称为聪慧吗?”孔子答:“不可以。”阳货说:“时光流逝,岁月不等人。”孔子说:“好,我出来当官。”

  看到第二题,陈砚将笔搁下了。

  考官出题,必会带上自己的理念。

  此次主考官先是出了一道“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现在又出一道“孔子曰诺。”

  第一题考的是“事君”,第二题考的是入仕。

  连起来看,就是:有本事有抱负有才学的人莫要躲着了,快些出来考科举当官,好好为天子办事,莫问什么俸禄前程。

  这究竟是王侍讲急切,还是清流一派急切,亦或者是圣人急切?

  中乡试者就是举人,即便不入朝为官,也会成一方豪强。

  陈砚当初的想法,就是考中举人功名后躺平。

  王泽难不成就是为了杜绝此等风气,方才出此题?

  亦或者是清流一派急了,毕竟这势力与首辅无法抗衡。

  还是说,天子已容不得首辅如此把持朝政?

  相权过大必会压制皇权……

  想到这儿,陈砚停住了。

  天子即便有此念,也不会在乡试表露。

  王泽乃是清流,若清流急了倒有可能。

  至少王泽的倒徐之情颇为浓烈。

  不过,若写文时以阳货这等奸佞之人来压制圣贤(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abiqu.cc。一起小说吧手机版:https://m.sab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