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我,修炼巅峰强娶长公主

第542章 我是谁(1/2)

  第三日清晨,有个裹着破麻衣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所外,脸上晒得脱皮,脚上是旧楚兵卒靴,一身破袍被强行染过,颜色黯淡。

  他站了两炷香的时间,进屋,坐下,写了一行字。

  “我曾弃秦!”

  “我现在回!”

  写完,他把纸放在桌上,不求官签,也不求复籍,只起身离去。

  当天夜里,有人将那张纸贴在了认回所外的墙上。

  第二日,又有三人前来。

  他们不说话,只照着先人写的纸,也写了“我回”,然后走。

  这些人不求身份,不求补偿,不讲遭遇,只写“愿再当一次秦人”。

  这种冷静、沉默、无诉求的“回头”,远比任何感人泪下的故事更打动人心。

  香妃从情报线上得到消息的第三天,便命人将这一页页的“认回文”摹写十份,送往各地新户学馆,作为讲律教材之一。

  张青松亲自为这一事件起名:“回信篇”。

  而在十八国那边,对“认回所”的反应是愤怒的。

  蜀王第一个下令:“凡有秦设所处三十里之内,不得传人,不得供水,不得交言!”

  楚王同日通告:“所有被认回之人,其名籍一律归入‘失律者’。

  不得再交公文,不得再被录为商、官、民!”

  齐国最狠,干脆命人在边界竖立大牌:“秦所非归,是骗!”

  并宣称将设立“劝回站”,凡有“误入秦者”,可写“悔过书”,由王府盖印,复归旧籍,赦前非。

  这一举动表面宽厚,实则是要用“大赦”的名义来消解“认回”的正义性。

  —你不是回秦。

  —你是被我赦的。

  —不是你选的路对了,是我宽宏大量。

  香妃看完齐地布文后,只说了一句:“他们是怕了‘自选’这两个字!”

  “他们要的天下,是命令一个人去做什么!”

  “我们要的,是给人一个做与不做的选择!”

  “而他们在这场较量中,输得是最彻底的!”

  张青松点头。

  “但他们不会就这么停下!”

  “他们已经明白兵不行、说不行、洗不行,那接下来—就是混!”

  “他们会来搅!”

  “不是在我们地里放兵,而是在我们地里放烂人!”

  “让我们律所出错、讲律者出事、新约村出乱子、契文被毁、归户村打斗—只要乱了,百姓就会怀疑这整套是不是太理想了!”

  “只要有一个‘出事’,他们就能说—‘你们也一样!’”

  秦浩没急着答,只拿过卷宗,翻到最后一页。

  那是一封送自吴地的密信,信人不明,但言辞有力。

  信中提及:“齐王密遣一支‘言隐司’之人,将以三十日为限,入秦地各讲律所、归户坊、乡契台,潜播‘律可争、权可转、理可改’之说!”

  “所讲者语多不烈,却句句使人疑!”

  “此事若不防,将成内腐!”

  张青松看完这封信,怒气满胸。

  “他们又来了这一套!”

  “从学堂到纸坊,从庙中到街口,什么时候他们这些人不干净过?”

  “一个理不能赢,就换个理!”

  “一个说不下去,就改个讲法!”

  “先说我们逆礼,没人信,就改口说我们太理想!”

  “再换成—‘你们也不过是另一种压迫’!”

  “下一句就是—‘何必呢?你们不如回头认旧王!’”

  秦浩终于说话。

  “他们不是要让我们改!”

  “他们是要让我们自己乱!”

  “这才是他们最狠的一招!”

  “他们不怕我们站得住!”

  “他们怕我们自己—把信的人逼成了怕的人!”

  “怕规矩、怕律文、怕讲理、怕错、怕连坐、怕被指‘你是那个秦人’!”

  “这群被他们洗过的人,现在带着这种‘犹疑’,进了我们地里,是要把这种毒再撒一次!”

  张青松沉声:“那怎么办?”

  “查么?抓么?赶回去?”

  秦浩道:

  “不动他们!”

  “我们反其道而行!”

  “既然他们说‘理可争’,那我们—就让他们来争!”

  “就设一个‘争理所’!”

  “让这些人站出来说!”

  “你说我们的律不对—你讲讲!”

  “你说我们规矩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