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第712章一桌子奏折,都是弹劾你的(1/2)

  此时此刻,李恪总算是体会到了父皇的良苦用心。

  所以,他并没有把自己贬出京的意思!

  李世民见李恪沉默不语,有些担心,耐着性子道:“恪儿。”

  “儿臣在!”

  “蜀地不能乱,所以,你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赈灾一事,务必将贪官污吏一网打尽,而剿灭山贼,则千万不能轻举妄动,免得与当地官府、士族发生冲突。”

  李世民语重心长道:“蜀地是大唐除了关中、河北、江南之外最繁华的地方,靠近关中和吐蕃,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最关键的是,当地的士族势力很大,不能和当地士族闹得太僵,否则容易引起动乱。”

  “我一定竭尽全力!”

  这一次,李恪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点了点头。

  “好了,你先回去准备一下,这几天便启程去益州吧。”

  李世民摆了摆手。

  磕完头,李恪带着既激动又紧张的表情,缓步离开了大殿。

  “干爹?”

  李想站在原地,一脸懵逼。

  与李恪一起走,还是说留下来?

  李世民愣了一下,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朕方才说的话,你可都听明白了?”

  “啊?”

  李想听得一愣一愣的,说好的让李恪去呢,关他什么事?

  “明白!”

  李想想了想,说道:“父皇的意思,要以稳为主,要做好赈灾、查案、剿匪三件事,而且不能惊动蜀地的士族。”

  说到这里,他摊了摊手:“但以我之见,此事却是难上加难,甚至可以说是绝无可能。”

  “哈哈哈。”

  听到李想的话,李世民哈哈大笑。

  “果然如此。”

  李世民背负着双手,沉声道:“这件事,只有你能做。”

  李想哑然,欲言又止。

  “不错,这事几乎不可能办到!”

  “蜀地的局势并不好,朕以前在益州待过,知道那里民风彪悍,而且当地世家根深蒂固,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地方上的官员根本做了什么事情,所以蜀地的官府和蜀地的士族关系很好。”

  “这十几年来,蜀地就像铁桶一样,固若金汤,要不然,你以为为什么蜀地的高官这么少?是朕将蜀地士族打压得抬不起头来。”

  “否则,要是蜀人同时把持了地方朝廷,那天下是谁的?”

  尽管心中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李世民亲口说出这番话,还是让李想大吃一惊。

  这话的意思,岂不是在暗指蜀地只认士族,不认朝堂?

  这让这样一位一代雄主如何能忍?

  “蜀地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更不能让地方世家把持,这是朝廷和朕都不能容忍的!”

  难怪张格如此狂妄,人家的确是有有狂妄的本钱。

  “干爹,这就是你阻止我对张格动手的原因?”

  李想开口问道。

  李世民点点头,道:“是啊,这件事,就算查清楚了,也不过是杀了张格,反而给了张氏可乘之机,朕要灭张氏,可不能打草惊蛇。”

  看着李世民阴沉的脸色,李想暗暗咋舌。

  皇帝的心思,果然是深不可测。

  “那……既然有三弟了,那我就不用管了吧。”

  说到这里,李想的脸上露出一丝委屈。

  什么事都是他做的,让他做这做那,就算是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么用啊。

  我本来是想做个逍遥王爷的。

  “哼,恪儿年纪轻轻,涉世未深,若是去了益州,岂不是要被那些人生吞活剥了?”

  李想撇了撇嘴,心说难道我就老了?我也是一点经验都没有!

  “那干爹想要我做什么?”

  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李世民,李世民说道:“朕本来是想让你去的,可是你自己也遇到了一些麻烦。”

  说着,他指了指桌上的那叠奏章,足足有半米多高。

  “都是弹劾你的。”

  李想眼珠子差点没掉下来。

  好家伙!

  他打开一看,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骂他。

  有人骂他德不配位,以前不过是个流民,如今成了殿下,没受过什么教育,也就不配做燕王了。

  说白了,就是骂他没文化。

  更有人拿云香儿说事,说他还没成亲,就勾搭女子入府,让皇室颜面扫地。

  也有人说,他已经被封为藩王,却一直留在京师,而不是在自己的封地里。

  这些也算是有凭有据。

  但也有一些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