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第209章 走向物理界的第一步(2/3)

>  这就是人性。

  不少人纷纷在梅纳德下面留言。

  【梅纳德教授也是十分诚实的,另外之前的质疑者喷子呢?滚出来对线,我最喜欢痛打落水狗了。】

  【周教授的人品与节操我早就知道了,我是周教授老粉。】

  【有一说一,周教授确实很大度,至少我是无法做出这种选择,我肯定会选择独吞,哈哈哈。】

  【独吞才是人之常情,周教授这么做才显得人品的高贵。】

  梅纳德与哈洛德·贺欧夫各特的发言,算是彻底奠定了周易的人品与节操。

  至于其余人的审稿,也只是时间问题。

  到时候等他们审稿完毕,他们就会发现周易的恐怖。

  他们审稿一篇论文需要很久,而周易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这种天赋与实力,对比起来,就十分的强烈了。

  此刻的周易,正在与牡丹一起,处理LHC的海量数据。

  虽然不知道肖婉怡怎么搞到的这么多的数据,但是确实是帮周易解决了燃眉之急。

  周易又想着波利尼亚克猜想的事情,所以一天时间抓得很近,基本就是上午忙着写论文,

  下午忙着处理数据,晚上忙着开发军功那边的通讯系统。

  就在某个下午,周易对着这些数据惊讶的发现,

  “希格斯玻色子壳外希格斯玻色子产生的概率(或横截面)通过与背景过程相当大的量子力学干涉而改变,这些背景过程共享相同的初始和最终状态但不涉及希格斯玻色子。”

  周易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脑海飞速旋转,曾经啃下的量子力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疯狂运转,

  嘴上还是喃喃说道:

  “这种干扰效应使这种测量具有挑战性,因为它们要求我不仅要精确模拟信号和背景过程,还要精确模拟它们如何相互干扰。

  难度太大了,这要如何利用数学建模,如何建立一个新的程序测量希格斯玻色子的总宽度?”

  周易办公室六个学生一年懵逼。

  当初他们的导师信誓旦旦的说不会去研究物理,

  现在嘴上说的东西怎么这么像物理?

  难不成导还是放弃了高贵的纯数,转向去研究物理了?

  六人对视一眼,眼中是一阵凄苦。

  上午导还在写数学论文,下午就说些他们听不懂的话。

  周易拿着笔看着发现的新大陆苦思冥想。

  希格斯玻色子的总宽度到底是多少,这或许将会是一个大的发现,也许能够验证是否有新的物理学。

  如果数学模型足够好,或许不用等LHCRun3的数据。

  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

  周易都没能想出一个合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晚上夏雪有事情,不能与周易一起吃饭,所以周易难得与六个学生一起吃饭。

  一旁的郑刻羽边吃边说道:

  “老师,今年欧洲那边好像采用了曹院士的电网论文,电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没想到向来自以为高贵的欧洲也会采用我们大夏国的论文,并且为之付出实践。”

  周易一边吃,一边想着自己的问题,怎么解决数据之中的困境。

  听到郑刻羽说这话,瞬间回想起了去年暑假争分夺秒做数学模型解决蜀渝供电紧张的问题。

  周易说道:

  “很正常,毕竟要收专利费的,他们也不可能让民怨如此沸腾,有更好的科技肯定是会采用的,不可能学螨青故步自封。”

  几人一边吃一边闲聊,

  聊得最多的还是智能家电问题,以及全世界多个手机品牌寻求合作的问题。

  就在周易吃完的时候,想到当初自己那篇论文,灵感不知道怎么突然一闪。

  失声说道:

  “或许开辟一个新的多类密集神经网络,并将其应用于ZZ→4l通道,以更好地识别源自希格斯玻色子。

  我真是蠢材,怎么现在才想到,浪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真是笨。本可以早点解决的。”

  六个学生面面相觑,

  笨?

  蠢材?

  周老师这么形容自己,那我们是什么?

  您可是世界上最为聪明的人之一了,研究全世界最顶尖的数论专家,并且获得了极高的成就,

  现在竟然说自己是蠢材,说自己笨。

  那么世界上其余人算什么?

  六人转念一想,

  哦不对,以自己老师的性格,必然是谦虚了。

  郑刻羽就很有想法,觉得这得记录下来,未来写一本回忆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