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第333章 第六代战斗机量产(1/4)

  这个会议开得十分的详细,但是尽管如此详细,绀

  实施起来的步骤也十分的困难。

  里面的各种技术都难如登天。

  众所周知,实现核聚变主要有两条路线,

  一条是惯性约束,丑国采用的就是这种,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Q正,

  让可控核聚变从永远的五十年,变成了真正的五十年。

  与丑国不一样的是,国际上与大夏国从一开始都是采用的磁约束。

  磁约束一般使用的是托卡马克或者仿星器装置,绀

  利用强大的环形磁场将一大团高温等离子体束缚在其中,使其发生核聚变。

  在地球上利用核聚变能,要求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等离子体的离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

  1亿度是什么概念?太阳的核心温度大概在1500万度至2000万度;

  而地球上最耐高温的金属材料钨在3000多度就会熔化。1亿度,已经超过太阳核心温度的5至6倍了。

  周易十分清楚,至少在地球上,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把1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给直接包裹起来。

  但是这些问题都难不住曾经那些科学家,

  想到了用强磁场来约束高温核聚变燃料的办法。绀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英、丑、苏等国科学家前赴后继,快箍缩、磁镜、仿星器等不同的技术路线此消彼长。

  一直到了1960年代,最终由前沙俄科学家提出的托卡马克方案异军突起,

  效果惊人,国际聚变界的重点研究方向随之转向了托卡马克。

  这就是托克马克的重要性。

  而CEPC就是超级大型环形磁场。

  周易当初强烈要求修建CEPC的原因就有这个原因。绀

  不仅在高能物理会有所突破,其余方向也能利用CEPC。

  至于修建用的钱,周易已经全部一力承担了。

  周易此刻与冯院士等人在办公室讨论,

  冯院士说道:

  “之前我们那边的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等离子体电流首次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

  周易点了点头,说道:

  “我也听说了,你继续说。”绀

  冯院士说道:

  “这意味着我们在此基础上可以迈出最重要的一步,早日点火。

  而衡量核聚变装置及核聚变研究的水平,主要看三个参数:燃料的离子温度、等离子体密度和能量约束时间,三者缺一不可。”

  一旁的肥仔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建钢院士说道:

  “‘劳森判据’已经指出实现核聚变点火需要提高的三个参数,实现核聚变点火似乎已经变成一场‘开卷’考试。

  尽管答案虽已写明,但是‘解题’过程却仍需不断探索。”

  肥仔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大部分人才也已经举家搬到了渝高院,绀

  留下的部分人才就是为了传递消息,或者利用肥仔那边的实验设备与仪器,做实验。

  尽管渝高院的各种装备比他们更好,但是动用政策挖过来,怨气还是有的。

  特别是徽省那边的怨气很大。

  蜀省怨气还没那么大,想着蜀渝一家,

  你渝州有了等于我蜀州有,这么一想好像也不亏。

  周易说道:

  “设备什么的可以往这边搬来,当初买成多少钱,现在我原价给你们,绀

  CEPC马上就要修好了,我们争取在一年之内实现Q正,两年之内成功应用。”

  几人纷纷说道:

  “好。”

  “就算是CEPC对于可控核聚变的帮助不大,有你们的现成设备,我们也能快速搞起来。

  或者直接让法国那边卖我们。ITER那边核心技术在法国手中,找他们买。”

  周易想了一会之后,继续说道。

  理论上可以利用CEPC搞可控核聚变,但是仅仅只是局限于理论。绀

  真的行不行还真不知道。

  所以周易准备了多手方案。

  如果两年也不行,那就三年四年。

  总得把可控核聚变搞出来。

  商量完毕之后,周易一个人在办公室,

  综合了最近一两个月的所得,

  写出了目前可控核聚变需要克服的很多技术难题。绀

  (1)堆级磁体及其相关的供电与控制技术研究;

  (2)稳态燃烧等离子体(产生、维持与控制)技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